大多数可燃物在空气中就能燃烧,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
(1)【提出猜想】由以上事实可以作出的猜想有。
猜想一: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猜想二: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可能与 可燃物的种类可燃物的种类有关。
(2)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一般认为:氧指数<27%,属易燃材料;27%≤氧指数<32%,属可燃材料;氧指数≥32%,属难燃材料。下表是一些常见物质氧指数。
可燃物 | 红磷 | 木炭 | 硫 | 蜡烛 | 铁丝 |
氧指数 | 0.5% | 4% | 4.5% | 15% | 30% |
可燃
可燃
材料(选填“易燃”、“可燃”或“难燃”)。②如果一定要用木炭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将烧杯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比蒸馏水好得多。改进实验后发现,实验效果仍然比红磷差。原因有二:一是
红磷在0.5%时仍可燃烧,但木炭在还有4%氧气时就不燃烧了
红磷在0.5%时仍可燃烧,但木炭在还有4%氧气时就不燃烧了
;二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浓度低时,还生成一氧化碳。③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D
BD
。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还有氧气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答案】可燃物的种类;可燃;红磷在0.5%时仍可燃烧,但木炭在还有4%氧气时就不燃烧了;B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5 8:0:7组卷:19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小科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他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什么原因呢?
(1)小科猜想:是不是久置的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变质了?他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向其中加入
(2)小科又想是不是氯化铁的问题呢?通过查阅资料,小科知道了氯化铁久置后会转化成氢氧化铁。因此实验室在配制氯化铁溶液时,总会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以防出现氢氧化铁沉淀。
为了检验氯化铁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小科设计了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二: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镁粉,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小明觉得其中一个方案不可行,请指出该方案并说明理由
(3)经过实验验证,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盐酸。为了得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若仍用原试剂应如何操作?发布:2024/12/28 11:30:1组卷:72引用:4难度:0.5 -
2.科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时,将24克相同表面积的镁铜合金,均分成两等份,分别滴加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稀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气压变化如图甲所示。
(1)对比图甲中a、b曲线,引起a曲线压强增大速度明显快于b的因素可能是
(2)其中有一组实验是滴加7.3%稀盐酸,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加入盐酸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①图乙中当刚好生成0.4克氢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是
②将图乙中C点对应的溶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在图丙中标出产生氢氧化镁沉淀质量随滴加氢氧化钠质量的大致变化曲线发布:2024/10/23 0:0:2组卷:13引用:1难度:0.5 -
3.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已知反应的产物如果全部是沉淀(或沉淀和水)时灯光会变暗。下列灯光变化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
试剂甲 试剂乙 A MgSO4 Ba(OH)2 B K2CO3 HNO3 C HNO3 KOH D NaCl AgNO3 发布:2024/11/28 6:0:2组卷:37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