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日本核污染水强排入海贻害无穷      新华社东京8月24日电8月24日,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东京电力公司开启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正式排海。此后的数十年间,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污染水将持续排入大海。日本强排核污染水入海,已经造成和将要带来的后果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此举将对海洋环境带来的长期影响后果难测。福岛第一核电站迄今储存的核污染水多达134万吨,东电制定的2023年度排放“指标”为3.12万吨,但毫无疑问以后会大幅增加排放量。同时,因用水冷却熔毁堆芯以及雨水和地下水等流过,每天继续产生大量高浓度核污染水。日媒援引专家的话评估,今后漫长期间,核污染水将源源不断产生并排入大海。且不说用来“处理”核污染水的系统寿命如何、可靠与否,仅积年累月排放的氚等核素总量就非常惊人,其对环境和生物的长期影响无从准确评估,不确定性就是最大的风险之一。
      ①                。日本向来标榜“国际法治”,尤其热衷于将“海洋法治”挂在嘴边,但其强行排海之举明显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伦敦倾废公约》等相关规定。2020年,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一份特别报告指出,福岛核污染水入海将影响生计和健康,涉及人权问题,但日方置若罔闻。日方无视“国际法治”尊严,违背国际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是在赤裸裸地挑战“国际法治”。
      ②                。对于受到核污染水排海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福岛渔民等国内民众,日本政府准备了数百亿日元的基金用于补偿,但受影响的远不止日本民众,对太平洋沿岸邻国、太平洋岛国等各国民众都会带来损失。半个多世纪前,美国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进行几十次核试验,造成的严重后果至今犹在,众多岛国民众背井离乡。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对以海洋为生的人们势必带来打击。
      ③                。福岛核污染水处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态度问题。但日本处心积虑拉国际原子能机构为其核污染水排海行为站台,压制和过滤反对排海的科学界和环保界声音,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报告打压异议,态度蛮横,既污名了“科学”精神,又损害了本该秉公直言的国际机构声誉。
      此举还充分暴露美西方及其媒体的“双重标准”。美西方国家和大多数媒体对日本强排核污染水不仅不批评质疑,还默认纵容乃至站台背书。这固然与那些国家距离日本地理位置远、切身利害少有关,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源于根深蒂固的“双重标准”。正如日本有识之士提出的灵魂拷问:换作是非西方盟友排放核污染水,日本会怎么反应?美西方会怎么反应?答案不言自明,“标准”肯定换了。因为日本是盟友、是西方阵营,美西方对日本排海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实际上充当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帮凶”。
      然而,无论日本政府如何煞费苦心洗白核污染水排海,历史终将对此恶劣行径记下重重一笔。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

A.美国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进行几十次核试验,使得众多岛国民众背井离乡。产生的影响至今仍在。
B.福岛第一核电站迄今储存的核污染水多达134万吨,但实际产生并要排入海的核污染水远远超过这个数值。
C.日本政府准备了数百亿日元的基金,用于补偿对于受到核污染水排海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民众。
D.日本有识之士提出的灵魂拷问主要是“标准”问题,认为美西方成了日本核废水排海的“帮凶”。
(2)请在横线处填写能够概括本段内容的句子,要求与第二段的段首句保持句式一致。
(3)新闻具有鲜明的特点,如时效性、真实性、针对性等。请结合材料及所学内容,选择其中两点进行分析。

【答案】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1 8:0:2组卷:3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画线处是本篇消息的电头,交代发出的通讯社、地点和时间。
    B.导语部分简明地介绍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等主要内容。
    C.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管理权和评奖权。
    D.本则消息侧重详细地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授奖仪式的事件过程。
    (2)第③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本文语言客观、准确、简练、平实,结合第②段中的词句分析。

    发布:2024/8/8 8:0:9组卷:9引用:3难度:0.5
  • 2.品味语言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个词,显现出
     

    ②“突破”:表明
     

    ③“渡至”:有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
     

    ⑤“不料”:没有想到,这个词褒贬鲜明,有
     

    ⑥“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体现作者的感情:
     

    ⑦“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
     
    特点。
    ⑧“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一句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树木”是指
     
    ;“森林”是指
     
    ;“生了根”是指
     
    ;“枝叶茂盛”是指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4引用:1难度:0.7
  • 3.根据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ㅤㅤ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分析用词的精准)

    发布:2024/7/17 8:0:9组卷:0引用:0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