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下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记》(注释)①山门:五泄寺的大门。②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③寸肤: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④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栏瀑布,激起水花。⑥掣折:转折。⑦欹(qī):斜靠。⑧纬:编织物的横线。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引凄异:
连接。
连接。

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顺流而下。

③山行之极也:
景象。
景象。

④而犹不忍
离开。
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D

A.未复能有其奇者 余舟一芥
B.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自既望至十八日为盛
C.念无与为乐 盖简桃核修狭为之
D.相与步中庭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水面者
(3)下列对两段文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

A.甲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甲文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C.乙文中“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写出了瀑涯险峻高危的特点。
D.乙文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
(5)甲文画线句和乙文各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水?都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考点】写法技巧文言翻译
【答案】连接。;顺流而下。;景象。;离开。;D;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5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鱼我所欲也》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7引用:4难度:0.7
  •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奈何?”咎犯曰:“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减)【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后文雍季也是晋国的大臣。②战陈:借指作战。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尔而与之
     

    ②不礼义
     

    ③雍季
     

    咎犯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3)【甲】【乙】两个文段都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体现了不同的人对于“义”在不同境况下的选择。晋文公在抉择时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一位
     
    的君主。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2引用:3难度:0.6
  • 3.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释: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以战/陋之有
    B.又何焉/遂与外人
    C.则可矣/不知木兰女郎
    D.忠之也/予作文以记之
    (2)【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文在突出曹刿这个人物时用了
     
    表现手法。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4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