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仅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居。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①矣,故士穷不失义②,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③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④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节选自《孟子》注:①嚣嚣:自得其乐,无欲无求的样子。 ②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得志时不丧失道义,得志时不偏离正道。 ③泽:恩泽,恩惠。 ④见:显露,表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真正,确实
②父命之教导、训诲教导、训诲
③必敬必戒留神,当心,谨慎留神,当心,谨慎
④尊德乐义喜爱喜爱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4)选文【甲】【乙】都运用了对比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观点的。【甲】文中与【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答案】真正,确实;教导、训诲;留神,当心,谨慎;喜爱;对比;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8 5:0:1组卷:33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鱼我所欲也》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7引用:4难度:0.7 -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 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之奈何?”咎犯曰:“战陈②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减)【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后文雍季也是晋国的大臣。②战陈:借指作战。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
②不辩礼义
③雍季对曰
④辞咎犯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3)【甲】【乙】两个文段都运用了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3引用:3难度:0.6 -
3.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释: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何陋之有
B.又何间焉/遂与外人间隔
C.是则可矣/不知木兰是女郎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2)【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4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