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D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诚:真正,确实 |
B.丈夫之冠也 | 冠:行冠礼 |
C.往之女家 | 女:同“汝”,你 |
D.得志,与民由之 | 由:由于,因为 |
A
A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B.富贵不能淫
C.贫贱不能移
D.威武不能屈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景春提出观点时使用了一个对偶句,而孟子则针锋相对,同样用一个对偶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景春的不屑和鄙视。
C.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D.“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答案】D;A;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25 21:30:1组卷:131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