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七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
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 I1=738kJ/mol I2=1451kJ/mol I3=7733kJ/mol I4=10540kJ/mol |
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
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G在周期表的第七列 |
2p
2p
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
3
个方向,原子轨道呈纺锤
纺锤
形;(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泡利不相容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
(3)G位于
ⅦB
ⅦB
族d
d
区,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
3d54s2
(4)DE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
sp3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三角锥形
(5)1mol(SCN)2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5NA
5NA
;类卤素(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硫氰酸(H-S-C≡N)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的沸点,其原因是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6)ZnS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在ZnS晶胞中,S2-的配位数为
4
4
.(7)铜与金形成的金属互化物结构如图2,其晶胞边长为a nm,该金属互化物的密度为
389
N
A
×
a
3
×
1
0
-
21
389
N
A
×
a
3
×
1
0
-
21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答案】2p;3;纺锤;泡利不相容原理;ⅦB;d;3d54s2;sp3;三角锥形;5NA;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4;
389
N
A
×
a
3
×
1
0
-
21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1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宇宙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X3分子呈三角锥形,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五种元素中M的电负性最小,N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5 8:0:1组卷:47引用:1难度:0.5 -
2.已知A、B、C、D、E、F、G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C的氢化物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和D可以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E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B的2倍少1,D与F同主族,G的原子半径是本周期元素中最小的.则:
(1)A元素为
(2)由上述元素形成的10电子分子有
(3)由B和D以质量比为3:8组成的化合物与E的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G单质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B、C、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
(6)由A、C、G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发布:2024/12/30 18:30:1组卷:7引用:3难度:0.5 -
3.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且与E同主族;B位于元素周期表ⅣA族;C在元素周期表中与B、D相邻;D基态原子的s轨道与p轨道的电子总数相等且p轨道有2个未成对的电子;E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F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回答下列问题:
(1)F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A、B、C、D、E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为
(3)A、B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分子,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4)化合物BD2和E2D2的晶体类型分别为
(5)F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若F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晶胞边长为a cm,则晶体F的密度ρ=发布:2025/1/18 8:0:1组卷:27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