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甲】拙政园①图咏•若墅堂
明•文徵明
会心何必在郊坰②,近固分明见远情。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茅屋午鸡声。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不负昔贤高隐地,手携书卷课③的童耕。【注释】①拙政园:苏州四大园林之一。②郊坰(jiōng):郊野。③课:督促。
【乙】 姑苏北池,泽国秀壤,其野斋①之胜者,有曲池之著名。目与景会,神将喜并。鸥鸭群嬉,不触不惊;苏苗成列,若将若迎。
故万状在目。吾方岸野帧②,踞风亭躺宾友奏竿笙。或独茧静钓,或扁舟醉乘。而况庭无留事,身若遗荣③中。泯④的得丧乎意表,育平粹⑤句于心灵。姑徜徉于池上,亦何虑乎何营。
(节选自宋•蒋堂《北池赋并序》)【注释】①野斋:郊外的屋舍。②帧:古代的头巾。③遗荣:抛弃荣华富贵,超脱尘世。④泯:泯没,消失。⑤平粹:平和纯粹。
【丙】 堂①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时废发②运使,上封者屡以为非便。堂言:“刘晏、裴休,皆尝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不闻别置使名。”时虽用其议,后卒③的复。在江、淮,岁荐部史二百人。或④谓曰:“一有谬举,且⑤由得罪,何以多为?”堂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
知越州。州之鉴湖,溉田八千顷,食利者万家,前守建言听民自占,多为豪右所侵,堂奏复之。徙苏州。先是,发运使上计,造大舟数十,载江、湖物入遗⑥回京师权贵,堂曰:“吾岂为此,岁入自可附驿奉也。”前后五年,未尝一至京师。
庆历初,诏天下建学。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⑦称之。
(节选自《宋史•蒋堂传》)【注释】①蒋堂:字希鲁,江苏人。②发运使:拿漕运的官员。③卒: 。④或: 。⑤且: 。⑥遗: 。⑦翕然:一致称颂。
(1)阅读【丙】文,请补全注释。
(2)小语和小文在读完【甲】诗和【乙】文后,顿觉意趣暗生,他们针对两文的“文意之趣”展开了讨论。请你将下面的讨论记录补充完整。
小语:文徵明笔下的若墅堂可谓意趣盎然,颔联用①白描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②流水潺潺、断桥春草鲜艳美好,木槿篱笆、茅草屋外鸡鸣阵阵的质朴幽静的流水潺潺、断桥春草鲜艳美好,木槿篱笆、茅草屋外鸡鸣阵阵的质朴幽静的的园林画卷。
小文:读到颈联,发现若墅堂有深林寂静之趣,我不禁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尾联的“不负”流露出作者③对若墅堂景致的喜爱与赞美,对先贤的追慕,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对若墅堂景致的喜爱与赞美,对先贤的追慕,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的情感。
小语:蒋堂的《北池赋并序》也别有一番意趣,尤其是“踞风亭觞宾友奏竽笙”这一句,让人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舒畅。
小文:但是我有点读不懂,你能帮我断一下句读吗?
小语:可以断两处:④踞风亭躺宾友奏竿笙。
小文:哦,我懂了。
小语:本文的意趣还体现在“泯得丧乎意表”“亦何虑乎何营”中的虚词“乎”上。
我的分析是:⑤“乎”放在句子中间,舒缓语气,这两句话以轻快的笔触,渲染自己在北池游玩时的悠闲自在、欣喜舒畅,抒发了泯没得失、宠辱偕忘,无所忧虑和谋求的旷达胸怀。“乎”放在句子中间,舒缓语气,这两句话以轻快的笔触,渲染自己在北池游玩时的悠闲自在、欣喜舒畅,抒发了泯没得失、宠辱偕忘,无所忧虑和谋求的旷达胸怀。
小文:哦!原来虚词也能表情达意,作者的意趣还蕴藏在字里行间啊!
(3)从【乙】文可以看出,蒋堂是悠闲淡泊、享受自然之趣的人,你从【丙】文和【链接材料】中又能了解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链接材料】
“其为人清修纯饬,遇事毅然不屈,贫而乐施。”
——《宋史》
【答案】白描;流水潺潺、断桥春草鲜艳美好,木槿篱笆、茅草屋外鸡鸣阵阵的质朴幽静的;对若墅堂景致的喜爱与赞美,对先贤的追慕,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乎”放在句子中间,舒缓语气,这两句话以轻快的笔触,渲染自己在北池游玩时的悠闲自在、欣喜舒畅,抒发了泯没得失、宠辱偕忘,无所忧虑和谋求的旷达胸怀。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13 8:0:9组卷:1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