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中华鲟濒临灭绝.利用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的原理如下:鲟鱼产生的氨氮,被植物吸收;植物释放的氧气在封闭的车间里形成“氧吧”,供鲟鱼生存;投放一些能取食鲟鱼粪便的花鲢;以石头作载体繁育微生物,调节水中酸碱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鲟生态养殖池设计利用了生态学的 物质循环再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不用换水,每天只需补充一点蒸发水,池底干干净净,所有生物正常生存,说明生态池具有 自我调节自我调节能力.
(2)花鲢主要吃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以浮游植物等作为食物.花鲢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 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以下是该生态池中碳元素的转化途径,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整.


(4)刺激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洄游到长江产卵的外界因素有水温、盐度等,这类信息类型属于 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提供和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中华鲟种群的 环境容纳量(数量)环境容纳量(数量),从生态学角度讲,是为了保护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考点】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物质循环再生;自我调节;消费者和分解者;
;物理信息;环境容纳量(数量);生物多样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4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37引用:11难度:0.9 -
2.“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CO2总量相等,实现CO2的“零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18引用:3难度:0.7 -
3.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靠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水鸟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该生态系统内浮游植物的量为( )
发布:2024/12/31 3:0:2组卷:10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