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我国黄土高原局部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显著,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说出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典型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2)分析当地成为“穷山恶水”的自然原因。
(3)为了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考点】区域的差异性和关联性.
【答案】(1)黄土高原地形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强,形成千沟万塾,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2)穷山:该区域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易破坏、难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生产。恶水:该区域夏季降水集中且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河流含沙量大,河水难以直接利用。
(3)观点一: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
(2)穷山:该区域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易破坏、难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生产。恶水:该区域夏季降水集中且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河流含沙量大,河水难以直接利用。
(3)观点一: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如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发布:2024/12/31 17:30:2组卷:7引用:5难度:0.1 -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海平面气压分布。
(1)就气流状况而言,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天气系统及位置关系。
(2)推测北京市近期天气将要发生的变化。
(3)对比分析E、F两地风的差异。发布:2024/12/31 17:30:2组卷:4引用:2难度:0.6 -
3.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是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和不丹的一条国际河流。如图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处河谷大致呈
(2)归纳河流水文特征差异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河段 水文特征 主要影响因素 甲河段
(4)乙区域是世界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成因。发布:2024/12/31 18:30:1组卷:1引用:1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