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利用“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钾”五种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顾】回忆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实验;观察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1),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NaOH+HCl=NaCl+H2O。
(2)两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或H++OH-=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或H++OH-=H2O。
【实质再探】(3)图2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 Cu(OH)2Cu(OH)2(填化学式)。
(4)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产生 大量气泡大量气泡,实质是溶液中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归纳小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 沉淀或气体或水沉淀或气体或水(答出三点)生成。
【拓展应用】将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 不能不能(填“能”或“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考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应用.
【答案】NaOH+HCl=NaCl+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或H++OH-=H2O;Cu(OH)2;大量气泡;沉淀或气体或水;不能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7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1是镁原子和锶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镁和锶两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②锶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
③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锶(Sr)的金属的活动性比镁(Mg)的金属活动性
(2)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图如图2。
①甲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②若丁是工业用盐NaNO2,能区别NaNO2溶液与食盐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3)图3描述了NaOH与NaHSO4两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NaHSO4物质类别属于
②写出与该反应微观本质相同的另一化学方程式发布:2024/12/24 9:0:1组卷:120引用:2难度:0.7 -
2.下列各组溶液,相互能发生反应的是( )
发布:2024/12/25 16:0:1组卷:119引用:7难度:0.9 -
3.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5 11:0:2组卷:166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