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发展普及,① ——当机器逐渐取代人力,劳动教育是否仍有必要?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红”经济出现,对人们的劳动观产生了负面影响,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阻力。
历史上生产工具的改进、技术方面的革新,都促使劳动出现新的形态。当前,② ,使得部分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可以交由智能机器来完成,同时,智能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也会逐步将人们从琐碎的家务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以实现其全面发展。
虽然智能时代已经到来,③ 。智能机器的使用不意味着“以金钱换时间”的理念必然合理,也不意味着人将无法在劳动中获得幸福感与价值感。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过程将更具创新性,呼唤个体意识、批判性思维、想象力等脑力要素的参与。时代越进步,科技越发展,劳动教育就越应结合新时代劳动需求和形态变迁,打造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新样态。
(1)下列句子中的“等”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B
A.方案明确了政策实施范围,包括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六大领域。
B.某些“野生”景区的网络宣传为了吸引流量,往往突出旅游攻略和游玩分享等内容,而对于存在的风险和自然环境知识缺乏说明和告知。
C.面对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重任,我等新时代有志青年理应责无旁贷。
D.我依稀记得故乡的小河岸边有五颜六色、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璀璨夺目。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引用:4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简单说,阴历以月亮为参照,先有月,后有年;阳历以太阳为参照,先有年,后有月。 ① ,用阳历可以看季节的春夏秋冬。早期人类文明大多采用阴历,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因为月亮比较容易观测,30天左右就能观测一个轮回。不像太阳,② 。
中国古代最初也用阴历。但阴历有一个问题:十二个朔望月是354天,比一个回归年的365天少了11天。这样的话,每过一个阴历年,时间就会提前11天。月份就会越来越提前,和季节对应不上。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古人,他们将朋历和阳历相结合——用朔望月来确定月,也用回归年确定年,二者差的天数通过设置闻月的方式补齐。比如说我们用农历时会出现“闻四月”的情况,就是过完了四月又③ 。这个临时加入的闻四月,就是为了凑齐阴历与阳历差的天数。
(1)下列各句中的“容易”与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容易”一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容易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
B.秋凉时节运动出汗后若不及时换衣,很容易感冒生病。
C.这几组形近字容易混淆,请同学们注意其书写。
D.好不容易才找到水源,干渴了一天的他们高兴地叫喊起来。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8引用:6难度:0.7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8 8:0:1组卷:8引用:2难度:0.9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元稹《咏廿四气诗》中的这两句诗,描绘了霜降时节天空高旷和万物萧瑟的状态。进入霜降之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① 。就全国平均气温而言,“霜降”节气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从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看,霜降节气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金气是指秋季的凉气,寒气是指冬季的冷气,秋分是金气增长的顶点,之后随着秋之金气的减弱,冬之寒气逐渐增强。霜降之前,金气强于寒气,天气比较凉爽;霜降之后,寒气强于金气,② 。金气与寒气此消彼长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立冬之时才告结束。
霜降期间,白天较热,夜晚气温却很低,逐渐低至零下。此时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天地闭塞则降雨减少,最大的特点就是寒和燥。霜降节气以后早晚温差比较大,水汽明显减少。寒和燥成了这个节气最主要的特点,因此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补充水分,防寒降燥。这时也正是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因此,③ 。
(1)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助人为乐,自己也会因之而获得快乐。
B.寒冷又乏食物的冬天,叫人好生难捱。
C.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谁不感慨唏嘘?
D.老师提醒学生,不要“人在曹营心在汉”。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发布:2025/1/1 3:0:1组卷:13引用:6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