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务实人生
杨海亮
①上周末的傍晚,和小区里的一位老先生聊天。老先生已是古稀之年,退休前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在谈及自己的过去时,老先生说:“我这辈子是和书一起过来的,读书、买书、写书,教了几十年的书。”言谈间,没有一丝遗憾,却有十分满足。想必,于他而言,与书为伴,其乐无穷。
②不过,我又想到的是,和老先生一样,一生只演一个角色的,其实大有人在。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农民,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司机,有的人当了一辈子纺织工,有的人当了一辈子邮递员……他们,也许是渺小的,却都是务实的。哪个人,年轻的时候,没有自己的理想与憧憬、激情与坚持,可最后能够功成名就的有几人?既然如此,倒不如把握现在,务实生活。
③务实生活,就是依据实力定目标。远大的目标,固然可以指明方向,催人奋进,然而彼岸终究太远,未来无法预知。而根据自己当前的实力,确定适合的目标,就容易靠近,继而再向更高的台阶迈进。这好比玩网络游戏,里面有很多关卡,每过一关,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级别、储备等。闯过一关,自然能收获一份喜悦,同时产生一份期待。一份份新的期待,就是一个个新的目标,它们循序渐进地推动梦想的实现。
④务实生活,就是持之以恒去行动。目标有着迷人的魅力和巨大的威力,但它的实现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要填补小目标和大目标之间的鸿沟,唯一的办法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必须付出漫长而艰辛的劳动。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事业不能一蹴而就,三分钟的热度绝对炼不成人生的金钥匙。所以,有坚韧不拔之意志,有艰苦卓绝之行动,才是要义。
⑤务实生活,就是心怀坦然接受结果。我们中万万千千的人,注定默默无闻地来,注定悄无声息地走。换句话说,就算我们有切实的目标,有进取的行动,最终的结果也十之八九是平淡的,甚至人生中的好多阶段都暗淡无光。但是,我们不必假设,不必抱怨,更不必逃避,因为一个个深深的脚印是我们行动的见证,一滴滴汗水是我们辛勤的印记。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从容总结。
⑥务实不是妥协,不是畏惧,更不是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前面的路,踏实地行走。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既然“云端”不属于我们,那我们就紧贴“地面”,一步步,认真走。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通读全文,谈谈“务实生活”具体指哪些方面。
(3)品味语言
①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②说说③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联系现实谈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务实?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求甚解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_____”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
⑧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请在第②段横线上准确填写《五柳先生传》中的相关语句。
(2)第⑥段说,“亮独观其大略”,请简要谈谈你对“观其大略”的看法。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0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 ①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
②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gōngchóu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独处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思考关于工作或人生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高尚的价值追求,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思辨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⑤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1)看拼音写汉字:
gōng chóu
(2)“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文中的意思是
(3)以下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 非天然可以习得,需要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③④段之间
D.④⑤段之间
(4)有人认为第③段中李时珍、徐霞客等人的事例不适合作为论据,你认为是否适合?说说你的看法。发布:2024/11/9 8:0:6组卷:51引用:1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间歇性努力,不是真正的努力
芦屋主人
有个国外的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客户,他给我打电话,说客户想亲自过来考察。他还说,你的英文应该很好了吧,记得你以前一直在学。
听得我惭愧得想找个缝钻进去。
说起我的学英语之路,那是真的从没放弃过,直到现在还在学着,算起来,也有十几年了。
从大学毕业起,为了提高口语,我报了无数个培训班。记得当时白天上班,晚上还顶着呼呼寒风,手上抓着食物,走在人行桥上,匆匆赶去学英语,可以说很努力了。只是后来和健身一样,总有一段时间会停下来。
如果说没有一点进步也不是,确实进步了,从以前的入门到现在的初级阶段,我能用口语简单交流了,但这么一点进步居然用了十几年时间,浪费了多少时间和金钱。
如果,我当初一直坚持下来,每天一点点,哪怕只是每天几个单词硬背下来,现在也该有一万多的词汇量了。朋友打电话来,我也就能很自豪地马上答应他了,可惜没有如果。
真正的努力就是不间断地、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直到把它做好做精。
(摘自《今日文摘》2019年第11期)
(1)为什么“我惭愧得想找个缝钻进去”?
(2)同学们围绕“努力”展开讨论,有人认可作者的观点,有人认为只要努力了就可以。请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某种观点,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发布:2024/12/6 21:0:1组卷:17引用: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