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各小题。
蒲松龄是一盏灯 ①有一天,作家贾行家问我,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哪一部?我说是《聊斋志异》。
②我通读过三遍《聊斋志异》。第一次是在大学一年级放寒假的时候。在南方那个又潮湿又阴冷的冬天,我披着一件厚厚的棉大衣,缩在被窝里读《聊斋志异》。读到兴奋的地方,我披衣而起,绕屋转圈。那种经常被点燃的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我是第一次那么完整地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我对文言文有不错的语感,其中至少有一半功劳来自读《聊斋志异》。
③不过,这还不是我喜欢《聊斋志异》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蒲松龄这个人。
④蒲松龄,字留仙,山东淄川人。十九岁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他就得了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半个山东。蒲松龄起点很高,才气又大,年纪又轻,按照常理,只要努力,博个功名,考个举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科举时代有一句话,叫“场中莫论文”,考场成败有时候跟文才没多大关系,与运气关系很大。蒲松龄的运气就特别不好。此后的五十多年,他一直卡在秀才这个级别上。考了一辈子,再无所获。
⑤蒲松龄一辈子的谋生之道,许多时候是在大户人家当私塾先生,虽然不能说多穷困潦倒,但是日子过得非常紧巴。因为教书的地方离家比较远,他虽然和妻子刘氏感情很好,但是一生也是聚少离多。就是这样一个人,写出了《聊斋志异》。
⑥你可能会说,这个故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中国古代有才华的人,在官场不得意,这不是常态吗?杜甫有一句诗叫“文章憎命达”,有才华的人总是命运不好,这有什么稀奇的呢?
⑦还是有点儿不一样。
⑧其他的文人,即使在仕途上不顺利,但还是可以将文学创作的成就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中国古代的文学,诗和词,才是最受追捧的文体。写出好诗词,虽然不见得能当官,但在民间还是非常受尊敬的。李白诗名远播,连唐玄宗都要召见他。杜甫诗名远播,被剑南节度使严武关照,所以才有成都的杜甫草堂。就连柳永那样的填词高手,虽然当时词在文体上难登大雅之堂,但是皇帝也知道他,不是还让他“且去填词”吗?就算仕途不得志,但是柳永在民间还是很受欢迎的。一个文人只要有现实成就感,只要还能听得到身边传来的掌声,他的精神支柱就还在。
⑨但是蒲松龄不同。他是独创了一个文体。今天我们都知道,这个文体叫短篇小说,但是当时可没有这个词儿,写一些狐鬼神仙的故事,写得再好,在当时也绝对不会得到任何正式的肯定。
⑩如果你读过一遍《聊斋志异》,你就会被蒲松龄的用心震撼到。它里面的文章谋篇布局之巧妙、遣词造句之精当,再大的才子,也是要倾注毕生心血才能做到的。
⑪蒲松龄对标的人不是写小说的,也不是写诗词的,他对标的是司马迁。《聊斋志异》中许多篇小说最后的那一段“异史氏日”,也是借鉴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其实,这两个人都以一人之力,创立了一种文体。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的时候,他们都极其孤独,都是一个人,没有知音,以一杆笔面对千秋万代,都花了一生的心血,著作都篇幅巨大,都是在写的时候不知道它能不能流传下去。但是,他们都写了,就像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样。
⑫如果对标司马迁的人生遭遇,就更能看出蒲松龄的非同寻常。
⑬司马迁写的《史记》是孤愤之作,他被汉武帝施了宫刑之后,身受奇耻大辱,一腔孤愤没处宣泄,全部扑到了写《史记》上面。但是蒲松龄的一生,并不曾面对这样的绝境。他的人生一直有很多可能性。包括对科举这条路,他一辈子也没有彻底放弃。五十多岁的时候,他的妻子刘氏劝他,算了吧,别考了。他问刘氏,难道你不想做夫人吗?现在有记录的,蒲松龄是考到了七十多岁,一直考到走不动路为止。
⑭以当时世俗的眼光看蒲松龄的一生,他没有什么成就。可他,却始终如此认真地过着自己短暂而世俗的生活。
⑮蒲松龄对每件事都认真,下笔时的每一个字都认真。认真到就像他已经知道,这部《聊斋志异》在后世一定会光芒万丈一样。
⑯我从十几岁开始读《聊斋志异》,蒲松龄一直是我的一盏灯。他让我懂得,再普通的人生,也能够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
(文/罗振宇)(1)依据④-⑤段内容,第⑥段中的“命运不好”在蒲松龄身上是如何表现的。
(2)阅读⑦-⑩段,说说蒲松龄在仕途不顺时与其他文人有什么不一样?
(3)阅读⑪-⑬段,请你比较司马迁和蒲松龄不同的人生遭遇。
(4)请结合全文,说说“我”认为“蒲松龄是一盏灯”的理由。
【答案】(1)有才华,但没有考取功名;日子过得窘迫,因生活所迫与相爱的妻子聚少离多。
(2)其他文人会将将文学创作的成就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选择最受追捧的文体——诗和词,力求获得他人认可;但蒲松龄倾注必生心血,精心创作新的文体,不问它能否被世人接受。
(3)司马迁面对人生的绝境,全部精力投入《史记》创作;蒲松龄一生并未遇到过绝境,他考科举、从事文学创作,他的人生一直有无限可能性。
(4)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让我第一次那么完整地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养成了较好的文言语感;蒲松龄倾尽一生创作新文体《聊斋志异》,他让我懂得无论结果如何应该认真做好每件事;蒲松龄认真过着短暂而世俗的生活,让我懂得要即使是再普通的人生,也要认真度过,人生才会有无尽的可能。
(2)其他文人会将将文学创作的成就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选择最受追捧的文体——诗和词,力求获得他人认可;但蒲松龄倾注必生心血,精心创作新的文体,不问它能否被世人接受。
(3)司马迁面对人生的绝境,全部精力投入《史记》创作;蒲松龄一生并未遇到过绝境,他考科举、从事文学创作,他的人生一直有无限可能性。
(4)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让我第一次那么完整地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养成了较好的文言语感;蒲松龄倾尽一生创作新文体《聊斋志异》,他让我懂得无论结果如何应该认真做好每件事;蒲松龄认真过着短暂而世俗的生活,让我懂得要即使是再普通的人生,也要认真度过,人生才会有无尽的可能。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腊八粥》)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发布:2025/3/13 3:30:1组卷:26引用:3难度:0.0 -
2.课外阅读。
渴望 晓萌今年过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街上的孩子们好多人都有。男孩子们凑到一块儿会比赛,滑得最快最溜的那个,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晓萌就开始为自己的礼物作谋划。他给爸爸详尽描绘了一个人蹬上滑板车之后的愉快感觉。然后,他在作业本的反面尽可能准确地画出一辆滑板车的图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张价格调查表,上面开列着每个商场出售的滑板车的不同品牌、不同质地以及不同价格的清单。爸爸听完后,只是说一句:上学吧。晓萌愣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没见到爸爸的任何动静。为保险起见,他把那张滑板车价格调查表拿出来,用黑笔描得粗粗的,先搁在爸爸的枕头边,又用酱菜瓶压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晓萌心里想,爸爸肯定会看见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晓萌彻底伤心了,因为爸爸什么也没有买。晓萌在家里垂着头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书包,出门上学去了。
(1)晓萌今年过生日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晓萌为自己的礼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谋划?想一想,在文中用“ ”画出来
(3)第3段中画横线放、搁、压、粘三个动词表现了晓萌
(4)《渴望》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发布:2025/3/13 4:0:1组卷:6引用:1难度:0.0 -
3.课内阅读。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宝粥的颜色是
(2)妈妈做的八宝粥好吃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是发布:2025/3/13 3:30:1组卷:7引用:1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