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下列育种相关问题:
Ⅰ.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a控制。突变型叶片为黄色,由基因a突变为A所致。
(1)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A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 243243位氨基酸突变为 谷氨酰胺谷氨酰胺。(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2)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突变后,与叶绿素形成有关的酶无法合成,导致叶片变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突变后,与叶绿素形成有关的酶无法合成,导致叶片变黄。
Ⅱ.现代生物技术普遍应用于桑蚕的遗传育种。某研究小组了解到:
①雄蚕产丝量高于雌蚕;
②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
③卵壳的黑色(B)和白色(b)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
④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强烈的物理诱变因素会引发染色体变异)。
为达到基于卵壳颜色实现持续分离雌雄,满足大规模生产对雄蚕需求的目的,该小组设计了一个诱变育种的方案。如图为方案实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结果。

统计多组实验结果后,发现大多数组别家蚕的性别比例与Ⅰ组相近,有两组(Ⅱ、Ⅲ)的性别比例非常特殊。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分析:
(1)Ⅰ组经辐射诱变、孵化后挑选出的雌蚕,其B基因位于 常常染色体上。
(2)Ⅱ组经辐射诱变、孵化后挑选出的雌蚕,与白壳卵雄蚕(bb)杂交,子代中雌蚕的基因型是 bbZWBbbZWB(如染色体上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其优势是可在卵期通过卵壳颜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
(3)尽管Ⅲ组最终所得黑壳卵全部发育成雄蚕,但其后代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请简要说明理由Ⅲ组所得后代黑壳卵发育成的雄蚕基因型为bbZBZ,与白壳卵雌蚕(bbZW)交配,产生的后代雌雄个体中均有黑壳卵个体和白壳卵个体,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的目标Ⅲ组所得后代黑壳卵发育成的雄蚕基因型为bbZBZ,与白壳卵雌蚕(bbZW)交配,产生的后代雌雄个体中均有黑壳卵个体和白壳卵个体,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的目标。
【答案】243;谷氨酰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突变后,与叶绿素形成有关的酶无法合成,导致叶片变黄;常;bbZWB;Ⅲ组所得后代黑壳卵发育成的雄蚕基因型为bbZBZ,与白壳卵雌蚕(bbZW)交配,产生的后代雌雄个体中均有黑壳卵个体和白壳卵个体,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的目标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