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①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G晋H已I取J虢K还L反M灭N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A.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
D.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人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答案】A;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组卷:22引用:9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夫曲木者,恶得直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弒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弒于征舒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武王问太公曰:“举贤而以危亡者,何也?”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不得用贤之实也。”武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曰:“君好听誉而不恶谗也,以非贤为贤,以非善为善,以非忠为忠,以非信为信。其君以誉为功,以毁为罪,有功者不赏,有罪者不罚,多党者进,少党者退。是以群臣比周而蔽贤,百吏群党而多奸,忠臣以诽死于无罪,邪臣以誉赏于无功。其国见于危亡。”武王曰:“善!吾今日闻诽誉之情矣。”
    (《说苑•君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弒/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弒于征舒
    B.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弒/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弒于征舒
    C.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弒/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弒于征舒
    D.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弒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弒于征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树曲木者”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树”字含义相同。
    B.“恶得直景”与“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两句中的“景”字含义相同。
    C.“言行,君子之枢机”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师说》)两句中的“君子”字含义不同。
    D.“剪梧桐叶以为珪”与“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两句中的“以为”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灵公行为乖僻言谈放纵,泄冶以草木类比说理,告诫君主要谨言慎行;引经据典,反被诬为妖言。
    B.君无戏言,国君的一言一行都对百姓有教化作用,因此,成王桐叶封弟的戏耍之举使得叔虞成了晋国的开国之君。
    C.无论是什么样的君主,没有谁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有才德的人辅佐自己的,可是仍然有国家败亡的,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
    D.太公认为真正有功的人得不到奖赏,真正有罪的人不受惩罚,就会使很多结党的人得到升迁,不结党的人被黜退。这样,群臣就会朋比为奸,国家就会出现危亡的征兆。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
    ②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
    发布:2024/7/27组卷:1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封)二年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时岁旱,天子既出无名,乃祷万里沙。夏四月,还,过祠泰山。
          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天汉三年春三月,上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计。还,祀常山,瘗玄玉。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者,终无有验,而公孙卿犹以大人迹为解。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犹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以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征和四年春正月,上行幸东莱,临大海,欲浮海求神仙。群臣谏,上弗听;而大风晦冥,海水沸涌。上留十余日,还。
          三月,上耕于钜定。还,幸泰山,修封。庚寅,祀于明堂。癸巳,禅石闾,见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每对群臣,自叹:“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夏六月,还,幸甘泉。
          后元二年春正月,上朝诸侯王于甘泉宫。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丁卯,帝崩于五柞宫。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节选自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惑神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B.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C.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D.公孙卿言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观/甘泉作益寿/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又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瘗玄玉,古代入海前祭路的礼仪,祭礼举行完毕,将黑色的玉埋于坑中。
    B.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传说中东海外的仙岛,与瀛洲、方丈并称东海三神山。
    C.大鸿胪,朝廷掌管礼宾事务之官,秦及汉初本名典客,汉武帝时改用此名。
    D.孝武,汉武帝的谥号。西汉崇孝道,高祖以外的皇帝谥号前都加一“孝”字。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求仙心切,听信公孙卿的话,前往缑氏城、东莱山见仙,但未见到仙人,后来他又去祭祀万里沙神庙。
    B.汉武帝巡游到东莱,来到海边,想乘船入海寻求神仙,群臣劝谏而不听,但终因天气恶劣而未能成行。
    C.汉武帝做事任性,但能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他亲自耕种,率身垂范,体现了一个英明君主应有的素养。
    D.司马光总结了汉武帝有亡国之过却能避免亡国之祸的原因,其独到的见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启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犹羁縻不绝,冀遇其真。
    ②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5)请结合文本,概括汉武帝最终遣散方士的原因。
    发布:2024/7/27组卷:1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佳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曰:“文学蕴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束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而系之
    B.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而系之
    C.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而系之
    D.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而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审核刑狱的官署,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B.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纪大了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的意思相同。
    C.对,意思为回答,古时应考的人在殿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称之为对策。
    D.率,意思为皆,都,与《六国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中的“率”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秉性耿直,敢于据理力争,甚至有时当面顶撞高宗和武则天,武则天也常常能接受他的意见,甚至迁就他。
    B.狄仁杰的同僚郑崇质要出使远方,但他的母亲年老病弱,狄仁杰就向长使蔺仁基提出请求,要求自己代替他去。
    C.狄仁杰断案公正严谨,权善才、范怀义误伐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了他们,狄仁杰上奏说他们罪不该死,于是皇帝就免了他们二人的死罪。
    D.狄仁杰做官的时候,十分重视提拔人才,可谓不拘一格,他所举荐的张柬之、姚元崇、桓彦范、敬晖等人,都成了有唐一代著名臣子。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
    ②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
    (5)范仲淹评价狄仁杰:“岩岩乎克当其任者,唯梁公之伟欤!”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说明。
    发布:2024/7/27组卷:2引用:1难度:0.5
小程序二维码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4.8.2  |  隐私协议      第三方SDK     用户服务条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