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变则备变,面对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历史之变,不同时代的人们做出了反应。
材料一: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的界标,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有学习历史的人都会记住这个年份。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等同),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53年)材料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2023年3月15日)(1)材料一中“这个年份”成为“时代的界标”是因为 DD。
A.中华文明开始起源
B.国家形态开始形成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上“海防折”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中实现“工业化”而“积极奋斗”的主要途径。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世变”与“备变”这一历史运动?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5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如图是1956年5月创作的《歌唱祖国的春天》。该画工笔重彩,描绘的是上海近郊农民农闲时聚在一起,听一位老妈妈放声歌唱。该作品( )
发布:2025/1/2 4:0:1组卷:4引用:3难度:0.6 -
2.如表为1953-1957年全国物价指数表(以1952年物价指数为100),表格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
时间 全国批发物价指数 全国零售物价指数 全国农产品采购价格指数 1953 98.7 103.2 110.1 1954 99.1 105.5 113.3 1955 99.7 106.3 113.2 1956 99.2 106.3 116.6 1957 100.1 108.6 122.4 发布:2025/1/2 4:30:1组卷:3引用:2难度:0.6 -
3.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发布:2025/1/2 7:30:2组卷:84引用:20难度:0.9
把好题分享给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