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今年的3.15晚会上,老坛酸菜方便面中的酸菜被曝出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出来的“土坑酸菜”因为仅用了一两层塑料布与土壤做隔离,有交叉污染的风险。土壤中的重金属、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类等污染物有趁虚而人的可能性。还有其他人为各种不规范的操作,于是,这一包小小的泡菜,可能囊括了:杂菌、过量防腐剂、致病细菌、异物(烟蒂、树叶、头发、指甲之类)等食品安全隐患。老坛酸菜其实也是一种泡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制作的原理是利用
乳酸菌
乳酸菌
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并发酵产生
乳酸
乳酸
而制作成的。制作泡菜的过程中,随着发酵的进行,乳酸菌逐渐成为优势菌种,原因是泡菜坛内形成了
缺氧、酸性
缺氧、酸性
的环境,不利于大多数微生物生长。
(2)制作过程初期有气泡冒出,但气泡的产生逐渐停止,试分析原因:
菜料表面的杂菌(酵母菌等)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随着乳酸积累抑制了杂菌的生长,乳酸菌产生乳酸的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
菜料表面的杂菌(酵母菌等)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随着乳酸积累抑制了杂菌的生长,乳酸菌产生乳酸的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

(3)食盐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制作泡菜,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测定适宜的食盐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以3%、5%、7%食盐浓度梯度设计实验来制作泡菜,从第三天开始,定期检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方法步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C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②在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过程中,用到氢氧化铝乳液,其作用是
进一步吸附泡菜汁中色素、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以便进行后续的显色反应
进一步吸附泡菜汁中色素、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以便进行后续的显色反应

③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定期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
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根据上图实验结果,请你给出制作泡菜的最佳指导意见
用浓度为5%的食盐制作泡菜比较适合食用,但发酵天数要达11天后食用比较适宜
用浓度为5%的食盐制作泡菜比较适合食用,但发酵天数要达11天后食用比较适宜

【考点】制作泡菜
【答案】乳酸菌;乳酸;缺氧、酸性;菜料表面的杂菌(酵母菌等)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随着乳酸积累抑制了杂菌的生长,乳酸菌产生乳酸的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C;进一步吸附泡菜汁中色素、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以便进行后续的显色反应;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用浓度为5%的食盐制作泡菜比较适合食用,但发酵天数要达11天后食用比较适宜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0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四川泡菜又叫泡酸菜,味道咸酸,是居家过日子常备的小菜。请回答问题:
    (1)泡菜坛密封的原因是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的
     
    ,常见乳酸菌包括
     
    和乳酸杆菌,新制泡菜菌种主要来自于
     

    (2)泡菜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3)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形成该白膜的主要生物种类是
     
    。该类生物在泡菜水表面形成白膜的原因是
     

    发布:2024/12/31 2:0:1组卷:9引用:2难度:0.5
  • 2.泡菜,是源自中国本土的传统发酵食品,古称菹(zu),这是一个会意字,“且”为象形的泡菜坛,在泡菜坛里盛上盐水,放入草本植物,这就是泡菜。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7引用:3难度:0.7
  • 3.泡菜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

    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19引用:9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