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中共革命胜利、梁山好汉起义失败【阅读点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最终获得胜利,而梁山好汉起义最终失败,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A)还有一点看来也是肯定的。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象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正如本书所证明的一样,如果说它证明了什么的话),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看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而且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它所释放出来的分解代谢的能量将是无法抗柜的,必然会把目前奴役东方世界的帝国主义的最后野蛮暴政投入历史的深渊。
但是在这里如果读者认为这个结论太“令人惊惶”,笔者欢迎他不妨重读一下本章开始部分的引语,从中可能找到辩证的安慰——这是不能拒绝的——因为在预测的领域里,主观力量自然是十分活跃的。
(B)上皇纵马登山,行过三重关道,至第三座关前,见有上百人,俯伏在地,尽是披袍挂铠,戎装革帝,金盔金甲之将。上皇大惊,连问道:“卿等皆是何人?”只见为头一个,凤翅金盔,锦袍金甲,向前奏道:“臣乃梁山泊宋江是也。”上皇曰:“寡人已教卿在楚州为安抚使,却缘何在此?”宋江奏道:“臣等谨请陛下到忠义堂上,容臣细诉衷曲枉死之冤。”上皇到忠义堂前下马,上堂坐定,看堂下时,烟雾中拜伏着许多人。上皇犹豫不定。只见为首的宋江上阶,跪膝向前,垂泪启奏。上皇道:“卿何故泪下?”宋江奏道:“臣等虽曾抗拒天兵,素秉忠义,并无分毫异心。自从泰陛下敕命招安之后,先退辽兵,次平三寇,弟兄手足,十损其八。臣蒙陛下命守楚州,到任已来,与军民水米无交,天地共知。今陛下赐臣药酒,与臣服吃,臣死无憾,但恐李逵怀恨,辄起异心。臣特令人去润州唤李逵到来,亲与药酒鸩死。吴用、花荣,亦为忠义而来,在臣冢上,俱皆白缢而亡。臣等四人,同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里人怜悯,建立祠堂于墓前。今臣等陰魂不散,俱聚于此,伸告陛下,诉平生衷曲,始终无异。乞陛下圣鉴。”上皇听了大惊曰:“寡人亲差天使,亲赐黄封御酒,不知是何人换了药酒赐卿?”宋江奏道:“陛下可问来使,便知奸弊所出。”上皇看见三关寨栅雄壮,惨然问曰:“此是何所,卿等聚会于此?”宋江奏曰:“此是臣等旧日聚义梁山泊也。”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相关常识)
上文A节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 埃德加•斯诺埃德加•斯诺。B节选文出自 水浒传水浒传,作者为 施耐庵施耐庵。
(2)A段中作者认为中国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内容理解)
(3)联系原著,谈谈B段中梁山好汉起义失败的原因。(内容理解)
【考点】《红星照耀中国》.
【答案】埃德加•斯诺;水浒传;施耐庵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3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A)红军告诉我,除了在川西的经验以外,他们到处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大军未到,名声早就已经传到,常常有被压迫农民派代表团来要求他们绕道到他们乡里去“解放”他们。当然,他们对红军的政纲是很少有什么概念的,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支“穷人的军队”。这就够了。毛泽东笑着告诉我有一个这样的代表团来欢迎“苏维埃先生”!但是这些人并不比福建军阀卢兴邦更无知,后者曾在他统辖的境内出了一张告示,悬赏“缉拿苏维埃,死活不论”。
(B)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1)以上文字选自
(2)根据两段选文内容简要概括“红军”的特点。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4引用:4难度:0.6 -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的叙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2引用:2难度:0.7 -
3.某班举行“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请根据阅读积累,将阅读记录卡补充完整。
阅读记录卡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1)
国籍:美国
标题解读:作者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发生、发展的原因,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2)书名:《昆虫记》
作者:法布尔
国籍:(3)
作品内容: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如(4)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27引用:4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