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图1为某地人工生态养殖水域(湖A)能量流动模式图,其中字母代表能量数值;图2为该地人工管理天然放养水域(湖B)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据图回答:

(1)湖A中螺蛳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分解者分解者,写出湖A中具有三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 苦草→青虾→花津蟹苦草→青虾→花津蟹。湖B示意图中的A代表的含义是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研究发现湖A青虾同化的能量远远大于沉水植物同化能量的20%,其原因是 青虾不仅从沉水植物中摄取了能量,还从饲料中获得了大量的能量青虾不仅从沉水植物中摄取了能量,还从饲料中获得了大量的能量。青虾的同化量是 a+b-ca+b-c(用图中字母表示)。湖B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Z为 112112J/cm2•a,计算湖B中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17.14%17.14%。(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图3显示湖A和湖B中的生产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曲线。其中的一个湖受到从附近农田流出来的化肥的污染。据图判断,湖A湖A(填“湖A”或“湖B”)受到化肥的污染。判断的依据是 因为湖A在接近水面的位置生产者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湖B高,且湖A在水深10米光合作用降为0,说明湖A有较多的矿质元素(无机盐、营养物质)促进生产者的生长,所以说湖A受到化肥的污染。因为湖A在接近水面的位置生产者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湖B高,且湖A在水深10米光合作用降为0,说明湖A有较多的矿质元素(无机盐、营养物质)促进生产者的生长,所以说湖A受到化肥的污染。。
(4)结合第(3)小题信息,判断哪个湖的溶解氧量会有较大的昼夜变化?湖A湖A(填“湖A”或“湖B”)。请解释原因:湖A浮游植物较多,白天时,湖A的光合速率较湖B大,积累氧气量比湖B更多;夜晚时,湖A中的更多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更多的氧气,使溶解氧量降至较低水平湖A浮游植物较多,白天时,湖A的光合速率较湖B大,积累氧气量比湖B更多;夜晚时,湖A中的更多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更多的氧气,使溶解氧量降至较低水平。
【答案】分解者;苦草→青虾→花津蟹;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青虾不仅从沉水植物中摄取了能量,还从饲料中获得了大量的能量;a+b-c;112;17.14%;湖A;因为湖A在接近水面的位置生产者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湖B高,且湖A在水深10米光合作用降为0,说明湖A有较多的矿质元素(无机盐、营养物质)促进生产者的生长,所以说湖A受到化肥的污染。;湖A;湖A浮游植物较多,白天时,湖A的光合速率较湖B大,积累氧气量比湖B更多;夜晚时,湖A中的更多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更多的氧气,使溶解氧量降至较低水平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22引用:17难度:0.7 -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
类别 玉米地 荒地 湖泊I 湖泊II 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 76.6% 84.9% 77.7% 79.0%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405引用:7难度:0.7 -
3.图甲表示某季度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图乙是将图甲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2:0:1组卷:16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