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班级开展“选择低碳•绿色相伴”的主题班会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碳中和,最近很火】
ㅤㅤ碳中和是指中立的,零的总碳量释放。通过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即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材料二:【碳中和,势在必行】
ㅤㅤ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导致全球变暖,我们正在经历热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其中造成气温上升的元凶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多种,但主要是二氧化碳,占73%。全球气候问题正在掀起一场碳中和以及新能源的革命,其规模和重要性不亚于我们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IT革命。对于全球变暖的影响,不妨和现在困扰世界的疫情比较一下:新冠疫情对2020年全球GDP的负面影响约为6%,也就是说因为全球变暖的影响,本世纪末的人类每年都要面对新冠疫情级别的经济损失。因此世界各国积极推进碳中和,势在必行。

材料三:【碳中和,可以这样做】
ㅤㅤ如何才能减少碳排放,达到“碳中和”呢?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
ㅤㅤ第一种,是直接减少排放。碳排放最厉害的是能源领域,比如各种电力企业。其中核电是排放最少的,几乎是零排放;火力发电是排放最大的。所以说,所谓低碳生活,其实本质上就是鼓励大家节约能源,少用电就能减排。
ㅤㅤ第二种方式是人工碳捕获和碳封存。利用专门的装备和技术手段,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下来,封存到岩层里去。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首先成本高昂;其次需要大面积铺设捕获设备;最后,封存在岩层中的二氧化碳,如果遇到地震等灾害,可能瞬间释放出来,那么捕获工作前功尽弃。
ㅤㅤ第三种方式是生物固碳,这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并把它存储在植被、土壤和林木产品中,从而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相比人工捕获封存,生物因碳显然非常经济有效,其中森林植物是生物固碳的法宝。

材料四:【碳中和,中国如是说】
ㅤㅤ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既是从现实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这更是我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
材料五:【碳中和,任重道远】
下面是一个关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图表:
序号 国家地区 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占比
数值 增速 2019年 2010-2022年
1 中国 14 3.15% 26.7% 26%
2 美国 6.6 -1.7% 12.6% 13%
3 欧盟 4.3 -3.1% 8.25% 9.3%
4 印度 3.7 1.3% 7.1% 6.6%
5 俄罗斯 2.5 0.8% 4.8% 4.8%
6 日本 1.4 -1.6% 2.7% 2.8%
(1)请你为本次活动建言献策,提出一条践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2)从【材料五】的统计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3)班会上,你们小组围绕碳中和畅所欲言,小红说:“实现碳中和是国家大事,和我一个普通中学生关系不大。”小明说:“我们很想为碳中和做点事,就是不知道怎么做。”你作为组长,你会对小组成员说什么?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条理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答案】见解答。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出谋划策兴戏曲。
          湖南花鼓戏源自于民歌,以其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而著称,一度剧团甚多,名角辈出,而且在许多地方都出现过“三里五台”的景象和台上唱、台下和的生动场面。如今花鼓戏却日渐式微,离年轻一代的生活越来越远。如何振兴花鼓戏?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1引用:2难度:0.8
  • 2.七年级某班召开“探讨读书方法”班会,邀请校长参加。下面是几个同学的发言。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处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试题,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各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得体。
    (1)向校长提建议:
     

    (2)向同学提建议:
     

    发布:2024/11/29 5:0:1组卷:243引用:10难度:0.7
  • 3.请你根据下面一段话的内容,概括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一个困难,并请你针对这一困难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敬萍先生带着有600多年历史的陕西凤翔彩绘泥塑,来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他说:“在凤翔,搞泥塑的有300多人,但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在做,年轻人不爱干。我们公司有80多名工人搞泥塑,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了。”

    发布:2024/12/8 18:30:1组卷:495引用: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