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东滩位于崇明岛最东端,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湿地之一,长江来水、来沙量的变化主导其自然侵蚀和淤积状况,同时滩涂围垦可使崇明东滩快速淤积。近几十年来,虽然长江的入海水量无明显变化,但长江干流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水利工程的兴建、长江中上游20世纪90年代以来防护林体系的建设等高强度人类活动,使得长江入海泥沙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较少。崇明东滩的围垦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图1示意崇明东滩位置及1958~1997年间崇明东滩0米线沿1号、2号、3号方向与参照点的距离变化情况(图2)。

(1)描述1958~2001年间崇明东滩沿3号方向的侵淤特点。
(2)推测1958~1997年间崇明东滩面积的总体变化过程。
(3)分析20世纪90年代滩涂围垦没能使崇明东滩面积快速增加的原因。
【答案】(1)总体以缓慢侵蚀为主;1958-1983年间缓慢侵蚀后退(变化较小);1983-1991年间快速淤积;1991-1997年间缓慢侵蚀后退。
(2)面积总体扩大;1958-1991年快速增加;1991-1997年变化较小(基本稳定)。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流入长江的泥沙减少;流入长江的泥沙受到干流水库的拦截,长江入海泥沙进一步减少;崇明东滩自然状态下受到的潮流侵蚀作用大于泥沙的堆积作用;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的滩涂围垦,使堆积作用增强至与侵蚀作用大致相当,东滩面积总体稳定,未能快速增加。
(2)面积总体扩大;1958-1991年快速增加;1991-1997年变化较小(基本稳定)。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流入长江的泥沙减少;流入长江的泥沙受到干流水库的拦截,长江入海泥沙进一步减少;崇明东滩自然状态下受到的潮流侵蚀作用大于泥沙的堆积作用;20世纪90年代崇明东滩的滩涂围垦,使堆积作用增强至与侵蚀作用大致相当,东滩面积总体稳定,未能快速增加。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18 3:0:1组卷:16引用:2难度:0.3
相似题
-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如图示意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
(2)沙坝面积缩少,影响小镇居民的居住安全。有人建议将居民全部搬迁到大陆,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发布:2024/12/31 18:30:1组卷:5引用:2难度:0.3 -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梵净山位于贵州省,是我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米,为世界自然遗产。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
材料二: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孑遗有多种古老珍稀物种,生态学家称其为“喀斯特高原中的生态孤岛”。图为“梵净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1)简述在海底变质岩形成后,梵净山高大山体的形成过程。
(2)说明梵净山成为“生态孤岛”,生物多样性优于周边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原因。
(3)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请提出梵净山地区发展的合理措施。发布:2024/12/31 19:30:1组卷:7引用:2难度:0.5 -
3.如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吃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99引用:5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