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光照和温度,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研究发现,该湖泊生态系统不同深度的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是经过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作用而形成的.
(3)在忽略外源输入有机碳的情况下,可用黑白瓶法测定的溶氧量来估算有机碳生产率.具体做法是先制作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黑瓶(不透光)和白瓶(透光),分别在0m、-0.2m、-0.4m等6个水深处各悬挂一个黑瓶和两个白瓶(1号和2号);放置后随即对每一水深处的1号白瓶进行溶氧量(X)测定;24h后,对每一水深处的黑瓶溶氧量(y)和2号白瓶溶氧量(z)进行测定.
①在图示的四个月份中,55月份深度为-0.2m〜-1.0m之间的每一水层有机碳生产率均比其他月份高;当水深超过-0.5-0.5m以下时,7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
②在实验测定的时间范围内,每一深度水层的有机碳生产量可用z-yz-y来估算.
(4)根据科研人员对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开展的研究,结合上述曲线坐标图,请为该项实验研究拟定一个更加准确的课题名称:对湖泊生态系不同季节不同深度水体的有机碳生产率的研究对湖泊生态系不同季节不同深度水体的有机碳生产率的研究.
【考点】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光照和温度;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自然选择;5;-0.5;z-y;对湖泊生态系不同季节不同深度水体的有机碳生产率的研究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5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37引用:11难度:0.9 -
2.“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CO2总量相等,实现CO2的“零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18引用:3难度:0.7 -
3.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靠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水鸟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该生态系统内浮游植物的量为( )
发布:2024/12/31 3:0:2组卷:10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