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某地科学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种类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2)由图可知,当蝗虫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仍可能增加,原因是牧草补偿量大于大于蝗虫取食量,表明蝗虫种群密度足够大时才会导致危害,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合作来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危机。
(4)造成此次灾害的蝗虫有散居型和群居型两种类型,散居和群居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空间特征。群居型蝗虫体内会产生对鸟类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降低降低。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主要捕食散居散居型蝗虫。
(5)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具有感知该种信息素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下列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可行的是ABAB(双选)。
A.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从而在田间长期监测蝗虫的种群动态
B.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阻止蝗虫的聚集
C.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蝗虫的嗅觉受体基因,从而使蝗虫无法集群
D.可使用较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代替农药来杀死蝗虫,减少环境污染
【考点】种群的数量特征.
【答案】不同种类;大于;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空间;降低;散居;A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4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据报道,中国马蜂入侵法国并在法国发展速度很快,已经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图是一段时间内马蜂入侵法国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22 8:0:1组卷:0引用:2难度:0.7 -
2.麻雀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属于留鸟,不进行季节性迁徙。某地区的麻雀有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等不同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4:0:1组卷:14引用:3难度:0.7 -
3.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图(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进入成年,9+时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1 4:30:1组卷:10引用:3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