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时期 | 童年 | 少年 | 青年 | 老年 |
相关法律或公约 | 儿童权利公约 | 义务教育法 | 婚姻法、劳动法 |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
材料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见漫画)。该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其中“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理念贯穿整部法典始终,涉及监护、收养、遗嘱继承等各个方面。

(2)结合材料二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谈谈法律具有什么作用?
(3)伴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到与法同行?
【答案】(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③《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规定着公民享有的民事权利,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同时,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宝典。
(3)①要树立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②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③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④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参与者和推动者。
(2)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③《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规定着公民享有的民事权利,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同时,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宝典。
(3)①要树立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②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③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④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参与者和推动者。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0 8:0:9组卷:0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