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宜居带”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如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生命宜居带”示意图。如表为太阳系四颗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表。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系四颗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表:
质量 (地球=1) |
体积 (地球=1) |
公转周期 (地球=1) |
自转周期 (地球=1) |
表面温度/°C | 大气特征 | |
水星 | 0.06 | 0.06 | 0.24 | 58.79 | 167 | 大气极为稀薄 |
金星 | 0.82 | 0.86 | 0.62 | 243.69 | 464 |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浓厚大气 |
地球 | 1.00 | 1.00 | 1.00 | 1.00 | 15 | 以氮、氧为主的大气 |
火星 | 0.11 | 0.15 | 1.88 | 1.03 | -65 |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 |
恒星的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离其越远
恒星的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离其越远
。(2)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A
(单项选择)。A.温度条件
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
(3)根据图中的信息,描述地球在该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地球为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之一,绕日公转:公转轨道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地球位于第三条轨道上;介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地球为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之一,绕日公转:公转轨道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地球位于第三条轨道上;介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4)据图表可知,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是
火星
火星
,被认为是“在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你认为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两者自转周期相近;两者与日平均距离相差不大
两者自转周期相近;两者与日平均距离相差不大
。(5)结合图表信息,说明火星上没有生命生存的主要原因
大气稀薄(密度低),缺少氧气;平均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缺少液态水
大气稀薄(密度低),缺少氧气;平均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缺少液态水
。【答案】恒星的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离其越远;A;地球为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之一,绕日公转:公转轨道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地球位于第三条轨道上;介于金星和火星之间;火星;两者自转周期相近;两者与日平均距离相差不大;大气稀薄(密度低),缺少氧气;平均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缺少液态水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15 0:0:1组卷:9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包含
(2)图中C位于
(3)此图所反映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利的条件是发布:2024/12/19 18:0:2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5月15日,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车上共携带了气象探测仪、导航与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磁场探测仪、次表层雷达等,其将在火星表面开展多项科学探测任务,进行火星勘测甚至取样分析,并传回了在火星上拍摄的第一批照片。如图为“祝融号”火星车。
材料二: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距离太阳约2.28亿千米。地表沙丘、砾石遍布。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表面平均温度零下55℃。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这一发现无论对寻找外星生命,还是人类移民火星,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材料三: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大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地球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15摄氏度且昼夜温差较小。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成功发射入轨的“天问一号”探测器
B.登陆火星表面的“祝融号”火星车
C.位于发射场地的探测器组合体
D.搭载在着陆平台的“祝融号”火星车
(2)根据材料分析推测,“祝融号”的主要任务可能是探测火星哪些方面的内容?(至少写出3个)
(3)据材料二分析火星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低的主要原因。
(4)地球上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发布:2024/12/18 23:30:5组卷:22引用:3难度:0.7 -
3.如图表示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据此完成10~12题.
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行动时需要带氧气罩,说明其大气不适合人类呼吸.下列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发布:2024/12/31 14:30:1组卷:7引用:1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