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草鱼和杂食鱼类)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养鱼的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产量5%--10%,一方面鱼的活动减少了杂草杂草的生长,增加水稻对水肥的利用。另一方面鱼食用大量的田间害虫害虫,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此外,鱼排出的粪便可以加快微生物繁殖微生物繁殖的速度,促进水稻的生长。
(2)在闷热的天气中,稻田中的鱼最容易在傍晚傍晚(上午、下午、傍晚、上半夜、凌晨)时出现因缺氧而全部浮头,应及时换水,改善水质。
(3)在秧苗期,养鱼稻田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鱼对浮游动物的捕食,使浮游动物减少,浮游植物数量增多鱼对浮游动物的捕食,使浮游动物减少,浮游植物数量增多
(4)实验开始第二个月后(稻苗生长旺盛期),检测发现实验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产生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可能是阳光阳光或肥料肥料等不足。
【考点】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杂草;害虫;微生物繁殖;傍晚;鱼对浮游动物的捕食,使浮游动物减少,浮游植物数量增多;阳光;肥料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0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37引用:11难度:0.9 -
2.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只依靠鱼来增加体重,那么水鸟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该生态系统内浮游植物的量为( )
发布:2024/12/31 3:0:2组卷:10引用:2难度:0.7 -
3.“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CO2排放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CO2总量相等,实现CO2的“零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18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