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秃顶子位于辽宁省东部,属于长白山余脉。冰期内地表受到强烈的风化作用,基岩表层崩解、分离,散落的岩块、碎屑常堆积于山间谷地,形成杂乱无章的乱石堆。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植被演替缓慢。2020年10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对老秃顶子开展以“冰缘地貌和植被演替”为主题的考察活动。当地居民说老秃顶子的乱石堆稳定性差,故取名“跳石塘”,“跳石塘”下有“暗河”发育。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研学小组来到一处“跳石塘”仔细寻找“暗河”的行迹。第二天,研学小组目睹了乔木倒塌,进一步思考后,他们认为这里零星分布的植被不具备保持水土的作用,还可能存在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图1示意老秃顶子的位置,图2示意老秃顶子某处典型的“跳石塘”景观。

(1)研学小组发现,老秃顶子的“暗河”与喀斯特地区的“暗河”不同,局部“暗河”之上不仅可以清楚地听到隆隆的流水声,甚至还能透过石缝直接看到石堆下的“暗河”流动。试分析该地“暗河”的形成过程。
(2)研学小组进一步调查地貌与植被的关系,发现该地零星分布的乔木不仅不能保持水土,反而存在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试说明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的发育及群落演替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在此基础上为治理“跳石塘”地貌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暗河”前身是流淌于沟谷的地表径流,由于强烈的风化作用,裂解的岩石碎块铺满坡地、填充沟谷;细粒物质多被流水搬运至坡脚,粗大砾石集中留下;粗大砾石间缝隙大,流水下渗形成接近地表的石下“暗河”。
(2)(零星分布的)乔木根系生长在砾石之间,从石间缝隙土壤中汲取养分,当营养物质不足或遭遇大风和强降水时,树木易倒伏;树木倒伏可能掀翻基石,打破“跳石塘”原有的平衡状态,诱发其他乱石翻滚而下。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丰富植被组合,以提高植被群落的稳定性,增强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在不稳定的坡面修筑固坡、锚桩、排水渠等防护工程。
(2)(零星分布的)乔木根系生长在砾石之间,从石间缝隙土壤中汲取养分,当营养物质不足或遭遇大风和强降水时,树木易倒伏;树木倒伏可能掀翻基石,打破“跳石塘”原有的平衡状态,诱发其他乱石翻滚而下。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丰富植被组合,以提高植被群落的稳定性,增强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在不稳定的坡面修筑固坡、锚桩、排水渠等防护工程。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示意亚洲东部某区域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示地区在花岗岩形成之前的地质作用过程。
(2)指出①②两地河流地貌类型,并描述②地地貌特征。
(3)简述F群岛的形成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3引用:4难度:0.5 -
2.读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地形图,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 )
发布:2024/12/31 18:30:1组卷:40引用:4难度:0.5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
(1)推测图示地区是否可能出现变质岩,并说明判断依据。
(2)甲、乙两地都为山岭,试分析其成因的差异。
(3)简析丙地两侧泥砂岩厚度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1引用:3难度:0.5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