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更多>>
![]() |
专项突破
高效备考
全国通用
浏览次数:416
更新:2025年07月17日
|
![]() |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2532
更新:2025年07月17日
|
1301.课外阅读。
特殊的捐赠 ①下午3点刚过,门厅接待捐款的刘云杰老师告诉我:“王镜师傅又来了!”王镜——就是那位住在北京黄杉木店周转房,捡破烂向希望工程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捐款万元的退休老工人。
②我摇下手头工作赶忙走到前厅:“大冷的天,这么远您怎么来了?”我问。他迎过来,右手拿着200块钱一扬:“这不,我把这钱捐了。”
③今天出现在我眼前的王镜老人,无论从脸色上,还是穿着上,都和以往来时大不一样了:他的脸黑中透出红润,而且胖了;身穿黑色棉外套、土黄色新工作罩裤,足下一双黑色包头胶底棉鞋,显得干净利落。
④我请老人坐下,没等我xū___寒问暖,他就满脸堆笑地说:“这不,人家知道我困难,给我寄来200块钱,好人哪!我怎么能要人家的钱呢?”我接过话茬:“你节衣缩食,捡破烂把1万元都捐了,这200块钱人家给您,您留下用也是应该的。”老人立即反驳道:“不能!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要。人家一片好心。退休费我足够用了,还是捐给希望工程,给贫困山区办教育吧。”说着,他转过脸对刘老师说:“你一定要写人家的名字,我把收据给他寄去,好好谢谢人家。这情我领了。”“我琢磨,退回去也太不近人情。可我又不能要,还是给希望工程,顶好!”
⑤我一边líng___听,一边凑过去接过老人手中的一个信封,那上面写着:河南洛阳一拖公司油泵厂安环科高防。我明白了,这200块钱就是素不相识的高防同志看了《中国青年报》1994年12月19日刊登的《黄杉木店陋室铭》后汇给王境老人的。
⑥这就是数天前发生在北京北新桥香饵胡同3号——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捐款大厅的一幕动人情景。
(选自“淘豆网”)(1)看拼音写汉字。
①xū
②líng
(2)第①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
(4)作为新闻特写,本文主要运用了
(5)下列对“特殊的捐赠”中“特殊”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捐款的人特殊,他是一位靠捡破烂捐款且已经捐过万元的老人。
B.捐的款特殊,他是把高防赠送给他的钱捐了出去。
C.捐款的方式特殊,他自己捐款,写的却是高防的名字。
D.捐款的动机特殊,他是在替高防捐款。发布:2024/9/28 11:0:2组卷:75引用:2难度:0.51302.选择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句话( )
发布:2024/9/28 11:0:2组卷:319引用:6难度:0.9130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动听的声音 ①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②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③“我……想不起来了。”
④“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⑤“我记不得了。”
⑥“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⑦然而,话筒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嘀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嘀嗒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⑨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⑩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⑪“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⑫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⑬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听过的所有声音中最动听的声音。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于凌晨2时15分的哥本哈根,起因是
(2)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8个字以内)
(3)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队员怎样的品质?
(4)第⑩段中“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一句与上文的哪句话呼应?
(5)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引用中尉下达的“12号车,停止鸣笛”的命令,而是不厌其烦地从1号车说起?
(6)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第⑧段画线的句子好在哪里。
每一次的嘀嗒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7)对于本文叙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发布:2024/9/28 10:0:1组卷:29引用:2难度:0.5130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9/28 10:0:1组卷:178引用:2难度:0.81305.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4/9/28 10:0:1组卷:90引用:2难度:0.91306.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2)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3)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发布:2024/9/28 9:0:1组卷:82引用:2难度:0.9130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_____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②辽宁舰官兵娴熟地_____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③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密切_____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④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堪称_____。发布:2024/9/28 9:0:1组卷:88引用:3难度:0.8130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9/28 8:0:1组卷:101引用:2难度:0.8130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诗经•秦风•无衣》 ②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吴玉章 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材料二 漫画(如图)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请写出材料二漫画的构成要素,并揭示其寓意。发布:2024/9/28 8:0:1组卷:42引用:3难度:0.713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吴植、魏当来自汉江的一库清水从渠首倾泻而出,蜿蜒北上,泽被北方时,有一个需要我们铭记的群体——移民。为成就中国半个世纪的调水梦想,湖北、河南34万多库区移民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土,放弃了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生计,服从了迁徙再迁徙、改变再改变的命运。
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库移民“大迁徙”,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史上几无前例。没有这群人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南水北调这项世纪工程不可能成功。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生态调水工程,旨在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12月正式通水,主要向京津冀豫地区送水。为实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湖北省十堰市5个县市区18万多人口,以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16万多人口必须搬迁。
鄂东黄冈市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200个外迁移民安置点之一。4年前,鄂西北郧县安阳镇有874户3721人跨越千里,把新家安在这里。
可当初,没有人乐意迁往他乡。按照移民政策,时任安阳镇余嘴村党支书的赵久富本可在老家安置,但为了用实际行动说服和带领大家,他主动选择外迁,舍下80多岁的父母。赵久富的父亲心中不舍,嘴上却说,你是干部,要是你不带头走,南水北调就办不成了。
刚到黄冈,移民们都不适应,许多人情绪波动。为了能让乡亲们稳住并发展起来,作为新任移民新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赵久富做了大量工作。如今,移民们都找到了比过去在偏远山区更多元的致富出路。
但今年59岁的老赵心里一直觉得愧对父母。去年,他的父亲在老家去世了,母亲的腿脚也越来越不便。今年中秋,老赵赶回老家与母亲团聚。临走时,他来到汉江边,装了点家乡的水和土。他说:“把老家的水土带到新家去,要世世代代水土相连。”
材料二
南水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长江水”将补给京津地区。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
为保证丹江口水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顺利流入京城,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技术难题,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
移民作为世界性难题,难度不言而喻。日本一位官员曾经在参观中国南水北调移民工程时称,他们修建一个水利项目,为搬迁260户前后用了11年。而按照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确定的工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须集中在2010、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近19万人的搬迁安置,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南阳取缔非法选矿,整治排污等企业,关闭取缔企业135家,淘汰小冶炼炉32台。丹江口水库周边1000米以内禁止建设任何污染项目,不能有居住人群,3000米之内仅有部分旅游项目可以开发。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毗邻处,域跨鄂豫两省。南阳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南阳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南水北调和治理丹江水,当地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关停企业,财政损失数以亿计。他们特别希望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北京开展对口协作,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据透露,湖北、河南等输水地区已经联名向中央提出,实施受水城市对输水城市的对口帮扶计划。他们希望尽快制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对口帮扶(或协作)工作方案》,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对水源区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扶持,确保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
(选自2011年8月20日《京华时报》,有删改)
材料三
在丹江口库区,保护一库清水是人们的共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需要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
61岁的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农民辛喜玉曾两次移民。十多年前,她和家人在丹江口水库边承包了一片荒山,经过艰辛劳动,漫山遍野已都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辛喜玉还带领村民们喂起了牛、羊、鸡,收入大大提高。
但辛喜玉意识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2009年,她决定带头摸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她的示范和政府的扶持下,库区移民在荒山上建起了生态种养基地。大家把自家的玉米、麸皮和豆粕制成饲料喂给家禽和牲畜,再将它们的粪便收集起来放进沼气池,产生的沼液能代替农药打在果树上,沼渣能代替化肥洒在地里,影响库区水质安全的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选自2014年10月24日“新华网”,有删改)材料四
发现工程与施工规范相差0.1%,立即要求推掉重l%的缺陷,能带来100%的失败。高标准、严把关,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
移民的稳定发展历来困扰全球,创新移民村管理方法、发展模式,16.54万移民在异乡实现了“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活力,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
移民干部披肝沥胆,无私奉献,赤子情怀满中原。心中有责方能砥砺奋进,甘于奉献,尽职履责,工作才能越干越好,事业才能长兴不衰。他们把对群
(选自2015年3月10日《河南日报》,有删改)(1)材料二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六个具体的数字,在表达上有哪些作用?请具体分析。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移民一事都做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报道的重要信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在丹江口库区,为确保清水永续北送,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发布:2024/9/28 8:0:1组卷:9引用:3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