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更多>>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682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已完结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806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 2891.课内阅读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②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③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④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⑤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⑥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第①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加点字的作用及效果。
    (3)选文第④段从哪几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其作用是什么?
    (4)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请结合上下文谈谈理由。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93引用:3难度:0.1
  • 2892.阅读《如梦令》之后,请另写一句李清照的诗词名句。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5引用:1难度:0.9
  • 2893.请阅读《丁香赋》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水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不胜收。
          ③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④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
          ⑤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⑥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⑦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⑧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⑨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⑩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⑪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⑫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⑬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作者为何要赞美丁香花?
    (2)为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3)品味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第③段是从哪些描写角度来写丁香的?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3引用:2难度:0.6
  • 2894.始于谎言的美好青春
    安一朗
    A
          16岁那年,我上高一。
          中考成绩一般,但望子成龙的父母希望我能去市里最好的实中读书。
          我很恐慌。我知道实中的学生都非常厉害,我去了那里,还不是垫底?我也害怕别人知道我是花钱买进去读书的看不起我。硬着头皮,我开始了在实中的生活。第一天上课,看着别人兴高采烈地呼朋引伴,我觉得自己特别孤独。他们都是靠自己的能力考进去,唯有我,那么不光彩。我的同桌杨旭热情洋溢,他中考的分数非常高,整整多了我80多分。
          B
          我在班上几乎不说话,用沉默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每天埋头苦读。
          进入高中的第一次大考,在开学20多天后进行。老师说这次考试,检查一下大家以前的知识功底。
          我的心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惴惴不安了。我怕原形毕露,怕班上的同学看不起我。我已经进了实中,没有退路。
          帮老师拿教案时,我发现办公室放教案的柜子边上,是隔壁班数学老师的办公桌,他的桌子上压着一摞试卷。我随意瞟了一眼,心里猛地“咯噔”一下,那不正是我们几天后考试的试卷?鬼使神差,我匆匆抽了一张试卷出来,紧张地折叠好,藏进口袋,然后飞也似的离开。
          回到家,我认真地把那张试卷做了一遍,不会的题,就照着书上的例题一点点想。
          公布成绩前的几天里,沉默的我变得更加沉默,神经紧绷,一点点风吹草动我就惶恐不安,如坐针毡。
    C
          度日如年的感觉让我要窒息了。
    “这次的考试成绩居然只有5个人90分以上,这里可是重点高中,我相信你们不会只有那么点能耐的……”数学老师娓娓道来,时而严厉,时而鼓劲。
          大家都在底下窃窃私语,老师念一个分数,发一张试卷。
    “刘康伟,98分,全班最高。”听到老师念我的名字时,心跳骤然加快。我低着头,匆匆走上去。面对老师赞赏的目光,我却感觉那目光似乎要穿透我的心。
    “刘康伟,你好赞呀,真人不露相!”杨旭凑过头来,搂住我的肩膀。
          我敏感地坐直身子,揣测他话中的意思。他比我少10分,他说以后要多向我请教。我却感觉他是在试探我,脸涨得通红。
          叹气声此起彼伏。我没有一丁点初战告捷的喜悦,我知道我的成绩是假的,如果没有事先偷到试卷,我到底能考多少分呢?我并不想考第一名,只希望自己的成绩不垫底,自己在这个班上能够有立足之地就够了,但现在,事情的发展由不得我了,大家都以为我是“高手”,一个“不露相”的高手。他们羡慕的目光让我芒刺在背。
          我撒下了第二个谎言,以卑劣的手段撒的。第一次是父母帮我一起撒下的,但后果只能我来背。我无路可退了。
    D
          我让父母帮我请来最好的家教老师,自己也重新调整学习计划,为了不让自己的谎言败露,我只能全力以赴。
          一夜长大或许就是这样的吧。我的蜕变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整个高中阶段,我像上紧发条的钟,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家教老师的课外辅导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第二次考试,第三次考试我都没有让自己失望。
          实中毕竟是重点学校,高手如云,虽然我没有进入尖子生的行列,但保持在中等偏上的成绩还是让我找到了满满的自信。特别是数学,曾经让我痛苦不堪,后来也被我征服了。
          青春年少时,我们可能都撒过这样或那样的谎言,为了谎言不被揭穿,为了自己能被别人认可,我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虽然这一切,始于谎言。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4期,有删改)(1)用章法语言(四个字)填入下面①-③方框内,梳理C部分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①→心跳加快→②→感觉试探→没有喜悦→③
    (2)结合语境,品下列句中加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次的考试成绩居然只有5个人90分以上,这里可是重点高中,我相信你们不会只有那么点能耐的……只有那么点能耐的……”
    (3)小说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吗?试分析选文运用第一人称的作用。
    (4)选文主要运用哪种记叙顺序?全文由ABCD四个部分组成,主用意何在析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
    ①记叙顺序:
     

    ②结构方式的好处:
     

    (5)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的“我”撒了两个谎言,其行为是否违背公民道德“诚信”的基本准则?请谈谈你的看法。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46引用:2难度:0.5
  • 2895.【激流勇探】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向一棵树鞠躬》,有删节)(1)选文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那么这棵树的不平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3)说说你对选文第⑦段“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这句话的理解?
    (4)下面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借树写人,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文章主旨。通过一棵生长在砖堆里的树在恶劣的环境中执著生长的过程,表现了老人的坚强不屈的顽强精神。
    B.选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以“我”的见闻感受来突出文章的主旨。
    C.文章开篇都有点题的作用,起笔突兀,悬念顿生,让读者欲罢不能。
    D.选文表现了如何面对困境的态度和价值观,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顽强抗争、乐观进取、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所刻画的“树”的形象是奉献者的化身。
    (5)请结合链接材料和课文内容,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①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②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链接】:
    材料一:两弹元勋邓稼先,远离亲人,身处荒漠,克服重重困难,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音乐巨人贝多芬,正当盛年,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可他仍然创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答:我选第
     
    句。我的理解是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9引用:1难度:0.8
  • 2896.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隐天日 
     

    ②王命急 
     

    ③有峰东而下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4)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5)【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都表达了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5引用:1难度:0.5
  • 289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在形式上可称为
     
     (体裁)诗,从内容上是
     
    (题材)诗。
    (2)诗的末尾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89引用:3难度:0.7
  • 289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雨天的狂欢
    李 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至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锨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1)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2)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删去?请说明理由。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①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②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410引用:6难度:0.6
  • 2899.七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普法活动我宣传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助人为乐我践行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表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
    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18引用:8难度:0.7
  • 2900.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梦想到成功,是执着缩了距离:善良与丑恶,是信念拉长了距离……这就是美妙得让人着迷,神奇得令人深思的“距离”。
    请以“距离”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85引用:6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