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六年级下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一年级上 一年级下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三年级上 三年级下 四年级上 四年级下 五年级上 五年级下 六年级上 六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期中复习 典型试卷 考前必刷
浏览次数:9367 更新:2025年03月12日
已完结
期中复习 常考试题 专项训练
浏览次数:4980 更新:2025年03月11日
  • 81.课外阅读。
    怀疑与学问(节选)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章句》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章句》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列是对选文中心论点的把握,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何作用?
     

    (3)本文为了证明中心论点选择了哪个事例作为论据?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
     

    (5)“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两句中的两个“这样”指代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发布:2025/3/13 1:0:2组卷:50引用:1难度:0.3
  • 82.名著读起来比较难,我们可以多读一些有趣味性的漫画或小说。
     
    (判断对错)

    发布:2025/3/13 0:30:1组卷:42引用:2难度:0.7
  • 83.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斜。
    春:
     
        柳:
     

     

    (2)纤纤素手,札札弄机
    擢:
     
        杼:
     

     

    (3)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庭:
     
        湿:
     

     

    发布:2025/3/13 0:30:1组卷:63引用:1难度:0.7
  • 84.谈学问      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所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问题,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
          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学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绝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任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比如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所进行的挑战,绝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他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潜心观察的结果。没有大量的资料,达尔文绝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疑之所以可贵,就贵在敢于思索,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他的学生说过:“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是千真万确的。让我们举着问号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1)短文列举了
     
     
    的事例,充分说明
     
    的观点。
    (2)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说一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的含义。
     

    (3)根据上下文,填入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地心说”被哥白尼怀疑,因而创立了“日心说”
    B.由于哥白尼对“地心说”怀疑,因而创立了“日心说”
    C.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哪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D.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4)第2自然段开头用“学问家”要比用“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好,为什么?
     

    发布:2025/3/13 0:30:1组卷:31引用:1难度:0.5
  • 85.古诗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
    (1)“万籁”的意思是
     

    (2)文章内容填空。
    ①描写破山寺后禅院清幽环境的诗句是
     

    ②表现诗人寻求与自然交融的心境的诗句是
     

    ③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是否矛盾,为什么?
     

    (3)这是一首
     
    诗,表达了
     

    发布:2025/3/13 0:30:1组卷:19引用:1难度:0.6
  • 86.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缩句)

    发布:2025/3/12 22:30:1组卷:11引用:2难度:0.7
  • 87.课外阅读。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翻译。
    ①待:
     
    ②凌云:
     

    (2)说说诗句的意思。
    自小刺头深草里。
     

    时人不识凌云木。
     

    (3)这首小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什么特征?
     

    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写出两首托物言志诗。
     

    发布:2025/3/12 22:30:1组卷:35引用:1难度:0.5
  • 88.仿照例句,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例: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能发现真理。
     

    发布:2025/3/12 22:30:1组卷:14引用:4难度:0.8
  • 89.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练习。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此不为
     
    ?”
          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孔子不能决也。
    (1)解释下列字词。
    ①及:
     
     ②探汤:
     

    (2)用现代汉语替第一个小孩儿说明他的理由。
     

    (3)两个小孩儿各持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第二个小孩儿是从
     
    的角度判断的。
    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
    (4)科学证明,两个小孩儿的观点都是错的,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看起来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时感受到的温度无关。“孔子不能决也”正应了《论语》中的名句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发布:2025/3/12 22:0:1组卷:24引用:1难度:0.8
  • 90.她总是不得不用计算器来做作业和试卷。(变成肯定句)
     

    发布:2025/3/12 22:0:1组卷:10引用:2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