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5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85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①
     
    ,首先明显反映到语言中的词汇上。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汉语每年大约出现1000个新词语。这些词语大多比较鲜活。在报刊杂志上频频出现,却又在一般词典里找不到。有鉴于此,②
     

    《新华新词语词典》是一部语词和百科兼收的中小型语文词典。它主要收录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或进入社会生活的新词、新义、新用法,也酌收部分早些时候出现但目前高频使用的新词,共收条目20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③
     
    ,还着重收录信息、财经、环保、医药、体育、军事、法律、教育、科技等领域出现的新词语。
    (节选自《新华新词语词典》前言,有删改)(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新华新词语词典》即将更版,现向社会征集新词语收入词典,请你向其推荐一个近年来出现的新词语,并说明推荐的理由(来源、含义,反映社会变化,文化现象,及其影响等),不超过150字。

    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0引用:6难度:0.7
  • 85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的文辞描述的是寻常事例,但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的句子是:“
     
     
    ”。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

    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8引用:2难度:0.9
  • 85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中山王英等众数十万攻钟离。上命豫州刺史韦睿将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节度。睿自合肥取直道,由阴陵大泽行,值涧谷,辄飞桥以济师,旬日至邵阳。上豫曹景宗曰:“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睿,礼甚谨,上闻之曰:“二将和,师必济矣。”
          景宗与睿进顿邵阳洲,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景宗虑城中危惧,募军士潜行水底,赍敕入城,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
          明旦,英自率众来战,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英乃退。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上命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涨,睿使斗舰竞发,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诸相次土崩,魏军大溃。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睿独居后,世尤以此贤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二》)      附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节选):曹景宗,骁将也;韦睿执白角如意、乘板舆以麾军。夫二将之不相若,固宜其相轻矣。武帝豫敕景宗,得将将之术矣。敕睿以容景宗易,敕景宗以下睿难。然而非然也,睿能知景宗之鸷,而景宗不能知睿之弘,景宗之气敛,而何患睿之不善处景宗邪?且其诏之曰“韦睿,卿之乡望”,动之以情,折之以礼,而未尝有所抑扬焉。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钟离之胜,功侔淝水,岂徒二将之能哉。
          附蔡东藩《南北史演义》(节选):及钟离一役,又未尝专任韦睿,而独任曹景宗,令睿归景宗节制。幸睿素负重名,为景宗所敬礼,始得和衷共济,大破魏军。否则,景宗尝违诏进军矣,虽有密敕,令彼敬睿,亦乌足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
    B.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
    C.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
    D.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击呵之/乃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文中是一个官名,指地方军政长官。古代受此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
    B.敕,皇帝的诏令,与《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义相同。
    C.如意,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
    D.垒,古代指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的“垒”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皇帝说到韦睿是曹景宗的同乡望族,所以曹景宗在礼节上待韦睿很恭谨。
    B.曹景宗命人将圣旨送入钟离城中,城中人得知有援兵到达,因而勇气倍增。
    C.韦睿趁淮水暴涨,派战船出击,纵火烧桥,军队奋勇争先,魏军因而大败。
    D.北魏军队溃败后,曹景宗等人争抢功劳,韦睿功成身退,世人因此称赞他。
    (4)把文中(含附加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比晓而营立。
    ②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
    (5)两段附加材料均对《资治通鉴》记载的钟离之战进行了评价,王夫之与蔡东藩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文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2引用:3难度:0.6
  • 85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伊尹举觞而告桀曰:“君王不听臣之言,亡无日矣。”桀拍然而作,哑然而笑曰:“子何妖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矣。”于是接履而趣,遂汤,汤立为相。故伊尹去官入殷,殷而夏亡。
          魏襄将起中天台,令曰:“敢谏者死。”许绾负蔂操锸入曰:“闻大王将起中天台,臣愿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绾曰:“虽无力,能商台。”王曰:“若何?”曰:“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起七千五百里之台。高既如是,其趾须方八千里。尽王之地,不足以为台趾。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材木之积,人徒之众,仓廪之储,数以万亿。度八千里之外,当定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之台者。台具以备,可以作。”魏王默然无以应,罢起台。
          魏文侯见箕季,其墙坏而不筑。文侯曰:“何为不筑?”对曰:“不时。”其墙枉而不端,问曰:“何不端?”曰:“固然。”从者其园之桃,箕季禁之。少焉日晏,进粝餐之食,瓜瓠之羹。文侯出,其仆曰:“君亦无得于箕季矣。”文侯曰:“吾何无得于季也?吾一见季而得四焉。其墙坏不筑,云待时者,教我无夺农时也。墙枉而不端,对曰固然者,是教我无侵封疆也。从者食园桃,箕季禁之,岂爱桃哉?是教我下无侵上也。我以粝餐者,季岂不能具五味哉?教我无多敛于百姓,以省饮食之养也。”
    (节选自《新序•刺奢》)(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
    B.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
    C.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
    D.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适汤”与“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B.“殷王而夏亡”与“魏襄王将起中天台”两句中的“王”字含义不同。
    C.“乃可以作”与“乃罢起台”两句中的“乃”字含义相同。
    D.“从者食其园之桃”与“食我以粝餐者”两句中的“食”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桀骄奢淫逸,面对伊尹的劝诫,夏桀毫不反省、刚愎自用,他甚至以太阳自比,认为就像天上永远有太阳一样,自己会永远拥有天下。
    B.魏王主意已定,打算建造中天台,为吓退群臣劝谏,就先发布命令说会处死劝谏者。最终他不但没有处死劝谏的许绾,还放弃了建台计划。
    C.箕季生活简朴,院墙坏了也没有去维修,用粗粝的食物招待魏文侯。魏文侯对箕季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到箕季家看望有多方面的收获。
    D.三则故事都批评了君王的奢侈淫靡之风,以简练的笔墨刻画了三位形象各异的国君,夏桀怙恶不悛,魏襄王从善如流,魏文侯善于自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度八千里之外,当定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之台者。
    ②从者食园桃,箕季禁之,岂爱桃哉?是教我下无侵上也。
    (5)伊尹、许绾、箕季的劝谏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4引用:2难度:0.6
  • 85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些年来,数字中国建设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在砥砺奋进中取得显著成就,数据资源价值加快释放,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数字政府治理务服效能显著增强,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一个个升级换代的基站架起信息高速路,一条条   ①的光纤将城乡连成一体,让亿万人民共享数字中国建设的累累硕果。
          舒展今日中国农村的崭新画卷,网络建设所演绎的活力篇章   ②——借助电商直播,陕西柞水县金米村的“小木耳”畅销全国各地;搭建线上推广平台,浙江淳安县下姜村的特色旅游风生水起,透过智慧云课堂,贵州毕节的山里娃跨越千里跟城市孩子同上一堂音乐课……
          应该看到,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和公共服务短板,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使“用得好网”更好助力广大用户,确保“用得上网”的地方更多,让困难群体“用得起网”得到有力支持,仍然需要持之以恒、   ③。只有网络建设和信息应用两个“轮子”都转得更稳更快,才能助力我国信息通信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让亿万人民在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一组句式整齐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4引用:2难度:0.6
  • 85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千年来,汉字形体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递代更迭,异体、俗体竞相纷呈,①
     
    ,总是在一脉相承中维系着汉字发展的稳定性。就拿汉字个体来说,尽管起源时间各不相同,但每个汉字都有各自的演变发展历史。正确书写规范汉字,②
     
    。日常汉字书写中,一些字极易写错,主要原因是书写者不了解这些字的历史形体,不明白它们的构形理据。汉字字形优美,有的像眼睛,有的像月牙,有的像人在奔跑,是我们抵近先民世界的文化“密码”,仿佛看到了几千年前人们生活的场景。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两种力量推动着汉字的演变发展,③
     
    ,另一种是人为的改进。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汉字以近乎完美的姿态承担着传承传播中华历史文化的使命。在汉字发展史上,汉字的整理规范如影随形,体现出人为改进对汉字自身演变规律的密切呼应。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9引用:4难度:0.5
  • 85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B.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C.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D.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竖子,用于对人的鄙称,如《鸿门宴》中的“竖子不足与谋”。
    B.尺籍,汉制,将杀敌立功书写于竹板。文中应指男子无须服兵役。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相承。后称专精一艺的职官为博士。
    D.“乃其父也”与“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挚与子产都是郑国国相,一个上下不亲,父子不和;一个民心所向,政绩斐然,其为政之道引人深思。
    B.公仪休拒绝客人所送之鱼,其理由是:做国相有人送鱼吃,接受贿赂免去职务就没人送鱼吃了。
    C.石奢在所管辖区内巡查时遇到父亲行凶杀人,于是放走父亲,把自己囚禁起来,最后刎颈而死,令人感佩。
    D.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因枉杀人命,自判死罪,虽晋文公一再劝说,李离也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
    ②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5)司马迁在本文小序中说“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请结合本文所选材料概括作者理想的吏治蓝图的特点。

    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6引用:5难度:0.5
  • 85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湿地的减少很快带来了恶果,20世纪90年代末期,暴雨等自然灾害在三江平原频发,①_____致使土壤对水资源的自然调蓄功能大为降低,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创伤,也造成了粮食的减产。随着近年极端天气的增加,水灾和旱灾也呈现出极端化的趋势,而湿地在维持区域水平衡、蓄水、调节河川径流和补给地下水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力量。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尽管荒野人迹罕至,②_____。许多迁飞于高纬度与低纬度之间的水鸟和猛禽,都会在东北的湿地或者停留中转,或者繁殖,或者越冬。③_____,这些候鸟的生活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关系到种群存亡。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调节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6%,但碳储量却占到了全球陆地碳库的1/3,相当于大气中碳含量的75%。在“碳中和”的时代需求下,东北湿地强大的固碳能力开始得到人们认真审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数字说明,请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

    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3引用:4难度:0.5
  • 859.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寄韩潮州愈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①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③浪西楼:地处潮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
    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我怎能不驰书慰问?此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尾联宕开一笔,具体描写韩愈读到此诗时潮州那瘴气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2)贾岛好苦吟,善推敲,其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其颈联用词精妙之处。

    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6引用:6难度:0.6
  • 86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贵不赀,未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B.未厌远人之望的“厌”即“满足”,与《六国论》“秦之无厌”的“厌”相同。
    C.癸丑,癸为天干,丑为地支,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来纪年、月、日。
    D.京师,在古代有首都、朝廷、天子的军队等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唐朝都城长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
    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地免除赋税也不能补偿百姓的辛劳付出。
    C.唐太宗曾亲自审查监狱中的囚犯,怜悯应处死刑的犯人,放他们回家,但规定需按照约定期限回来就刑。
    D.刘仁轨因鲁宁当着百姓谩骂侮辱自己,气愤之下把鲁宁杀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想惩治刘仁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②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发布:2024/12/31 23:0:1组卷:1引用:3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