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
发布:2024/5/26 8:0: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如图为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人口分布相对数越大,人口数量越多)。读图完成1~2题。
该图能够体现出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是(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2.如图为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人口分布相对数越大,人口数量越多)。读图完成1~2题。
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最可能是( )组卷:0引用:0难度:0.70 -
3.明清时期,我国各地居民分别有“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习俗,其中“闯关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成为政府行为的兵团建设和知青“上山下乡”去开发“北大荒”。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流动,并由此衍生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春运”。如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与叙利亚难民迁移类型相同的是( )组卷:1引用:0难度:0.50 -
4.明清时期,我国各地居民分别有“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习俗,其中“闯关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成为政府行为的兵团建设和知青“上山下乡”去开发“北大荒”。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流动,并由此衍生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春运”。如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新中国成立前后,“闯关东”人群最大的差异是( )组卷:1引用:0难度:0.50 -
5.明清时期,我国各地居民分别有“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习俗,其中“闯关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成为政府行为的兵团建设和知青“上山下乡”去开发“北大荒”。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流动,并由此衍生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春运”。如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孔雀东南飞”的影响主要是( )组卷:1引用:0难度:0.50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如图),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1)简要说出“一轴”“两翼”规划的具体内容。
(2)说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
(3)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说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主体功能区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组卷:3引用:2难度:0.2 -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优点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强光效和防病虫害等方面。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达18.4亿亩(1亩≈666.7m),如今大量的超薄型地膜因各种原因未被全部回收,依然残留在土壤中,其已成为土壤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保水,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试分析其原理。
(2)推测华北地区地膜覆盖易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3)分析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组卷:7引用:3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