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师大附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健康伦理学就是关于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它旨在研究与公共健康相关的所有伦理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应奉行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公共健康干预以集体利益或人口作为目标,引起了关注个人自由的生命伦理学的不满和挑战。这通常被描述为“善与权利”之间的冲突。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冲突不可以协调吗?
公共健康伦理学是生命医学或更为一般地说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生命伦理学有一个典型特征,即关注病人个人健康权利和自主性。但是,公共健康关心整个人口的健康,以集体而非以个人健康为目标。这与生命伦理学尊重个人自主的原则不同。对于流行病等公共健康问题,生命伦理学并无兴趣,只是后来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出现了所谓的隐私保护等问题,才使生命伦理学开始思考公共健康主题。
但是,生命伦理学关注公共健康,明显是一种错位。因为双方的追求目标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英国学者奥尼尔解释说:“在我看来,当代生命伦理对公共健康知之甚少的基本原因是,它对个人自主性的关注表明,所有为了健康的强制都是错误的。然而,许多公共卫生措施如果要有效,就必须是强制性的。”这段话表明,生命伦理学坚持个人自主原则,无法接受公共健康干预的强制性,认为它是对个人权利的伤害。但是,如果公共健康措施没有强制性,显然又无法保证自身的有效性。这样看来,两者似乎没有办法调和。
公共健康伦理虽然从生命伦理中脱胎而来,但它的发展可以视为对现代伦理个人主义极端发展的一种反叛和纠偏。生命伦理过多地关注个人或医患关系,强调个人权利的实现,并没有从群体角度看待社会成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捍卫、保护社会与群体的健康及安全。因此,尽管公共健康伦理脱胎于生命伦理,但它已经形成了新的样式,而非以生命伦理为模板。但是,以集体利益为目标,必然意味着伤害个人利益吗?
那也未必,实际上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的冲突是可以协调的。
首先,双方可以实现互惠。美国豪斯汀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就表示,生命伦理学可以为公共健康提供伦理概念并澄清伦理问题。在此方面,生命伦理中的一些原则如正义原则、不伤害原则等,在公共健康中仍然起作用。而公共健康可以拓宽生命伦理学的视域。例如,从个人自主性和临床关爱趋向关心人口健康,就是一个扩展视域的过程。
其次,公共健康虽然以全体人口健康为目标,但这里的“人口”概念当然是由个人组成,因而不能排除对个人利益的考量。说公共健康不考虑个人利益,肯定是错误的。“没有任何理由,将公共健康伦理学发展成一个孤立的话语,以区别于医学伦理学或生命伦理学。从总体上看,我们有好的理由保持或追求理论的统一性。”道森的这段话旨在批判以奥尼尔为代表的冲突论,他认为可以将生命伦理和公共健康伦理协调起来。一方面,如果生命伦理学的“非干涉的自由”是一种优先原则,则肯定无法真正接受其他价值。
所以,只有打破这种优先性原则,才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公共健康伦理建立在对集体利益追求的基础上,但是它并非必然要求排斥个人利益。公共健康伦理学关联着社会如何引导个人追求共同的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公共健康伦理学,反过来又是一种生命伦理学。它们彼此都对社会关系的现实保持敏感。因此,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之间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在追求目标上是可以趋同的,只要双方保持对社会关系现实的敏感。
总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以共同的善为引导的正义社会,而不是抱持“非干涉的自由”的幻觉,无视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在传染病暴发的背景下,国家有责任实施公共健康干预来保护民众健康。公共健康伦理学需要开放的视域,需要向权利话语开放;公共健康不仅需要国家权力,而且需要个人的参与。这也是人类获得健康和安宁的条件。
(摘编自朱彦明《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健康伦理学从一般意义上说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对现代伦理个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B.全体人口健康中的“人口”概念是由个人组成的,这为追求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的协调统一提供了基础。
C.生命伦理学以“非干涉的自由”为优先原则,只要打破这种原则,就能解决与公共健康伦理之间的冲突问题。
D.公共健康不排除对个人利益的考量,但在传染病暴发的背景下,国家实施强制干预措施时无须考虑个人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人们对公共健康伦理观与生命伦理观的一些片面认识,辩证地提出了观点。
B.文章整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证的,思路清晰。
C.文章引用英国学者奥尼尔的解释,意在否认公共健康伦理观与生命伦理观无法调和的观点。
D.文章从互惠性和理论的统一性两个角度,论证了公共健康伦理与生命伦理是可以协调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健康伦理和生命伦理的典型特征分别是强制干预和个人自主,但两者并非不可协调。
B.生命伦理学并不关心公共健康问题,出现所谓的隐私保护问题后才开始以公共健康为主题。
C.虽然公共健康伦理脱胎于生命伦理,但是它并非以生命伦理为模版,而是一种新的样式。
D.生命伦理学可以为公共健康澄清伦理问题,而公共健康可以拓宽生命伦理学的视域。组卷:9引用:2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昨天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型号总师崔晓峰:今天(2021年2月10日)控制过程非常顺利,也非常成功,完全按照预期的设计完成了精准的火星捕获,进入捕获轨道。
国家航天局局长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指挥张克俭:非常圆满,但是不能自满。我们还要为100天后的“落火成功”继续努力,不到最后成功,我们一点都不能懈怠。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天问一号去年7月23日踏上了漫长的奔火路。202天,飞行了4.7亿多公里。这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次真正走出地月系,进入到地外行星空间,标志着我们国家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取得重要成功。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二:北京5月19日电。5月15日,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巡视器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后,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5月17日,环绕器实施第四次近火制动,进入中继通信轨道,为火星车建立稳定的中继通信链路,陆续传回图像数据。目前,火星车正在开展驶离着陆平台的准备工作,将择机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2021年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和“祝融号”火星车的驶离坡道、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美方虽然早我国一步在火星着陆,但是其却反复向我国索要“天问一号”数据,并提出共享火星信息的要求。为此NASA不惜冒着“违法”风险,要不到不罢休。
为何美国非要“天问一号”的数据不可?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双方探测器降落地点不同,共享数据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火星。这次“毅力号”的降落位置在火星的杰泽罗陨石坑内,而我国则在乌托邦平原,位置不同地貌、地表形态也不同,因此数据也会完全不一样。虽然这对双方都有益,但为何美方不率先分享,反而要求我国提供数据?
不仅如此,NASA还希望我方提供轨道数据与探测目标,美其名曰是为防止出现探测器碰撞事故,但火星体积虽然比地球小,但发生碰撞的几率极其小。美方想用这种借口来获取我国火星数据,很难说背后没有其他目的,不用多想也能知道,美方是为了解我国的航天科技达到哪种地步了,这也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由于我国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非常快速,而美方则已停滞多年,这让美国既惊讶又着急,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打探我国的消息。
为此,美方不惜违背自己当年定下《沃尔夫条款》,禁止中美两国进行航天交流,并且在相关技术与合作上进行限制,简单说就是对我国航天技术的封锁。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国靠自己的能力达成一项又一项成就,让美国也傻眼了,如今只能冒着“违法”的风险主动接触我国,希望能共享信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既然我们自己能做为何还要和别人搭伙?不过既然美方提出请求了,那就拿出诚意来,否则一切免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2月,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成功,实现了第一步“绕”的目标,距离在火星着陆还需要100多天的时间。
B.从几位科学家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天问一号完成环绕火星的任务,只是我国在行星际探测领域一个阶段性成就。
C.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火星获得成功,标志着我们中国人第一次真正走出地月系,进入到地外行星空间。
D.《沃尔夫条款》实际上就是美国制定的禁止中美两国进行航天交流,并且在相关技术与合作上进行限制,简单说就是对我国航天技术的封锁条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火星传回的图像显示,“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平台、驶离坡道、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都正常到位。
B.美国早于我国实现火星着陆探测,但是双方探测器选择的着陆点以及采集到的数据均有不同。
C.美方执意要求中国分享数据,其原因在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让他们感到惊讶和着急,其意图极有可能是打探我国的消息。
D.通过文章我们得知,如果美方能够摆正心态,增进中美合作共享,就能大大推动空间探索的发展。
(3)如果你是新闻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美国方面要求我们分享“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数据,你将如何予以反驳?组卷:8引用:1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初雪
路翎 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面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一个八九个月的婴儿。前沿的炮声在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的巨大的回响。几百公里的路程,而且夜里面天气要更冷的。于是刘强把孩子抱过来交给了驾驶室里十八岁的王德贵。
车上了大公路不久,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从前面一直挂过来了。这台车在照明弹的亮闪闪的照耀下箭一般地飞奔出去了。带着红色曳光弹的子弹不断落在他们周边,车下面的土地不时地在爆炸里震动着。刘强坚毅地瞧着前面,脸色略微有点灰白。他非常出色地驰过环山的公路,越过很多车辆。王德贵感动地看着他,注意到这个老司机的大衣脱落到后面去了,伸出手来替他拉上,于是发觉他的左肩的衣服已经叫鲜血浸湿了。
刘强坚韧地从一条险陡的小路绕过了公路上堵塞着的一群车辆,来到了拥挤的桥头。
敌机正在云层里盘旋,找寻着目标。江的两岸,保护桥梁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在射击着,传来急促的剧烈的声音,灰暗的云层下面布满了一阵阵的红色的火星。车子一辆接着一辆,慢慢地驶上了刚修好的桥。
但刘强的车被管理桥头的一位工兵连长拦住了。工兵连长说,必须排好队按次序前进,因此,刘强应该退到大公路上去排队,否则就要等待已经排成一队的车辆过完。
“我来交涉去!”王德贵理直气壮地叫着,打开车门抱着孩子出去了。
刘强疲困地坐在那里,他听见小王说:“同志,你想想吧,这并不是我们不遵守,……我们的司机负伤了,我们一台车并不妨碍大家呀!”
他又听见那工兵连长的非常疲劳的、冷淡的声音:“不遵守制度就妨碍大家,……”
“小王,回来!”刘强有点烦躁又严厉地说,“遵守制度吧!”
王德贵没有来得及回答,他怀里的、被他包在羊皮大衣里的那个男孩哇的一声哭起来了。这哭声是这么意外,大家都朝这边看着。小王一瞬间也被这哭声闹慌了,他不好意思地、赶紧地拍着孩子说:“别哭了,哭什么呀!”但立刻他的声音就不觉地变得非常柔和,他拍着孩子的屁股说,“不哭,啊,宝宝,咱们马上就要过桥了。”这时候敌机又经过顶空,高射炮猛烈地射击着,可是小王没有注意到这个,人们也没有注意到这个。
那孩子继续地哭着。工兵连长奇怪地、沉闷地问:“这是怎么搞的?你哪里弄来的这个孩子呀!”
“我弄来的?”小王激动地嚷着,“你没看见吗,咱们车上全是前面下来的朝鲜妇女!”随即他又拍着孩子的屁股,“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呆着吧。”
听了一听敌机已经过去,工兵连长就打亮了手电,照见了那个在小王怀里动着四肢大哭着的、满脸眼泪的孩子,并且照见了小王那被孩子尿湿了一大片的羊皮大衣。在手电的反光里,刘强注意到工兵连长的疲乏的脸上有了一丝微笑,并且他那眼睛因讥诮和喜悦而发亮。
“这他妈的!”工兵连长讥讽地说,一下子变得生气勃勃了,“你看你这个样儿!‘不哭啦,小宝宝,过不了桥就呆着吧。’你呆着吧!”
“难道不是这样的?”小王叫着。
周围的人们都看着孩子。这些疲困、受冻、焦灼的战士们、司机们,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当那孩子的小手在手电的亮光里一下子扑打到小王的脸上去的时候,那个工兵连长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大家于是懂得,这毛手毛脚的年轻的司机助手,为什么要求得这么理直气壮了。
工兵连长就亮着手电向车子走去,对车子照着。那些妇女们默默地迎着手电的亮光一在紧急的情况和严寒中她们是绝对沉静的。小王抱着那啼哭的孩子跟着工兵连长跑着,一边跑一边拍着孩子:“好宝宝,不哭啦,咱们这就过桥啦!啊!啊!”
工兵连长和另外的几个司机都看见了一这些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都是穿得很单薄的。
“同志……这并不是我不遵守……”小王温柔地说。
“好啦,别唱了,过去吧。”工兵连长讥讽地说,忍不住地微笑着,“什么‘好宝宝,不哭啦,过桥啦!’--你这家伙滑头!”
小王快乐地叫了一声爬上了司机台。于是这台车插入了正在行驶着的车子的行列中间,上了桥头。工兵连长和其他的司机们不觉地跟着这台车走了几步,然后就站在冷风中,听着马达的吼声中传来的孩子的哭声和小王快乐的抚爱声一大家的脸上都长久地含着安静的、满足的笑容。
过了桥以后,刘强就有些支持不住了,他咬着下嘴唇,一声不响地开着车。他的头脑里闪过了一些图景。在一间亮着灯光的房子里,他的孩子们正在甜蜜地睡眠,小小的头歪在枕头边上,旁边摆着红花布做的新棉袄一那是奶奶亲手缝的。长方形的房间里堆满东西,这都是老人家的东西,于是房间里就有着陈年古旧的生活气味。想到这个,他觉得很宽慰。接着他又看见他的女人站在织布机旁,一边工作一边在想着:“下雪了。他在前线怎么样呢?穿上棉衣没有呢?”
“下雪了,”王德贵快乐地说,“这是今年头一次下雪。”
“下雪了。”刘强心里愉快而安静。
“来吧,我来当会儿妈妈吧,这段路给你。将来你一定是个好司机!”他抱过了孩子。王德贵带着庄严的激动坐上了驾驶的位置。
公路上,雪已经积起了三四寸。这台车平稳地前进着。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处都可以感触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比如司机刘强沉静的态度,在紧急情况下绝对沉静的妇女,大家安静目送的场景。
B.小说描绘的很多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合理的铺垫。
C.小说的语言经过精心锤炼,华丽典雅饱含热情,把一场宏大战争中的一个微小的场景描绘得生动逼真,仿佛重现在读者的眼前。
D.小说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不论是刘强、王德贵,还是工兵连长,或者是车中的朝鲜妇女,都在作者的笔下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2)文中多处写到不能言语只会哭泣的朝鲜婴儿,请联系文本分析婴儿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人评论这篇描写战争的小说既是“真实的”,也是“诗意的”,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简析。组卷:4引用:3难度:0.7
七、语言文字运用
-
9.《红楼梦》第一〇三回《昧真禅雨村空遇旧》中,成就功名的贾雨村任职于甄士隐家乡,偶遇当年资助自己但现已出家为道的甄士隐,说了一段话。下面是某高中生对这段话的改写,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学生承蒙您敬赠钱物才得以进京赶考,并托您老的福考取了功名。如今到鄙乡任职,方才得知先生已出家为道。我虽然对您老日思夜盼,但自知仅是个封疆大吏,不敢前去见您,怕辱没您老法眼。老天真的有眼,让我在这里见到恩公,还肯求老朽能对我再行教诲。我在城中的住舍离此不远,您老如不嫌弃,学生愿意接您老到家中奉养,希望我能够天天指教于您。组卷:15引用:22难度:0.7
八、作文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嫦娥飞天,是神话的传说,飞出的是一个爱情的月宫。
敦煌飞天,是艺术的创作,飞出的是一个辉煌的世界。
万户飞天,是实践的开始,飞出的是一个人类坚定的决心。
“神九”飞天,是科技的结晶,飞出的是一自信的中国。
“天宫”飞天,是未来的宏图,飞出的是无比美好的“中国梦”!
要求: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组卷:5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