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考生物第八次质检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结构中不含糖类的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7
  • 2.细胞内的马达蛋白与囊泡结合,沿细胞骨架定向移动,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7
  • 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3难度:0.7
  • 4.食用菠萝后口腔常常有发麻的感觉,这是因为菠萝含有蛋白酶,食用时会对口腔和消化道的黏膜产生损害。人们经常会将菠萝用盐水浸泡处理一段时间再食用。某同学为了研究用盐水浸泡能否破坏蛋白酶,进行如下实验:
    分组 1 2 3
    NaCl浓度 0.1mol/L 0.5mol/L 1.0mol/L
    波萝用量 100g 100g 100g
    处理时间 30min 30min 30min
    蛋白酶活力
    备注:(酶活力测定方法:单位时间内,菠萝提取液可催化酪蛋白分解出酪氨酸,比色测酪氨酸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4引用:5难度:0.7
  • 5.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这两种疾病独立遗传,且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9引用:2难度:0.5
  • 6.有研究者把紫色素合成酶的基因导入到矮牵牛中,反而导致了矮牵牛的蓝紫色花瓣褪色变为白色。进一步研究发现导入的基因转录产生了双链RNA分子,在细胞内Dicer酶的作用下降解为小干扰RNA(siRNA),进而导致了内源相关基因转录出的mRNA大量降解,该过程称为RNA干扰(RNAi)如图是其作用机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22引用:3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 19.突触是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有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小体是指
     

    (2)据图分析,化学突触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电突触直接传递电信号,因此化学突触传递的速度更
     
    (填“快”或“慢”)。
    (3)科学家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探究有关结构中信号传递的方向。将电位计的两电极置于图示位置的细胞膜外侧,分别刺激图中A、B、C三点观察电位计偏转情况和肌肉收缩情况。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刺激位点 电表偏转次数 肌肉是否收缩
    1 A 2 收缩
    2 B 1 收缩
    3 C 1 收缩
    实验结论:
     
    。其中化学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组卷:18引用:5难度:0.5
  • 20.为了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首先把没有链霉素抗性的敏感菌种涂布到1号培养基上,待其长出菌落后影印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然后根据3号培养基上菌落的位置把2号培养基上相同位置的菌落转移到4号培养液中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再涂布到5号培养基上,依次重复上述过程(图中只有3号和7号培养基含有链霉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影印法指用无菌绒布轻盖在已长好菌落的原培养基上,然后不转动任何角度,“复印”至新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
    (1)在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3号培养基从功能上来看,属于
     
    培养基。
    (2)如果将4号培养液稀释104倍后取0.1mL涂布到5号培养基上,重复三次统计菌落数目分别为125、126、133个,则4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密度约为
     
    ;与此方法相比,使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结果应该
     
    (填“偏多”、“偏少”或“相等”)。
    (3)3号培养基上菌落数目较1号和2号培养基少很多,能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
     
    。该实验结果能证明基因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环境因素诱导的结果,请简要分析原因
     

    组卷:15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