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9)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
-
1.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
称取9.0g氧化铁和1.2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①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
②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③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
(2)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猜想1:只含有铁;
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
猜想3:含有
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g,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组卷:28引用:2难度:0.5 -
2.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①关闭活塞K,给木炭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待木炭冷却后,打开活塞K,通入氧气.
③点燃酒精灯,给木炭加热.①木炭不燃烧.
②木炭不燃烧.
③木炭燃烧.
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稀硫酸注入小试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
(3)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K,将水注入人字形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组卷:31引用:2难度:0.1 -
3.石灰水是中学化学最常用的试剂之一。下面是某探究小组三名同学分别对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的一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和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通入纯净的二氧化碳至石灰水恰好反应完全,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
(2)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将试管稍加热。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3)丙同学在一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石灰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溶液中水的质量将组卷:29引用:5难度:0.5
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
-
9.根据不同种金属与同种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也可根据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快慢,来判断不同种酸的酸性强弱.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和固定装置已略去).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镁条,同时将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与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得出盐酸酸性比醋酸(填“强”或“弱”)
(3)实验中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时,量筒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的原因是
①反应放热 ②试管中有氢气残留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酸液进入试管,占据了一定的体积.组卷:21引用:2难度:0.1 -
10.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探究中和反应.
(1)甲同学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常温下),测得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
根据上表分析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上升(△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mL之间时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mL之间时
(2)乙同学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取20%的稀H2SO4 30mL,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g NaOH固体,充分反应后,测量其温度为22℃.
乙同学得出结论:稀H2SO4与NaOH固体反应放热.
①乙同学所得结论的依据是不严密的,原因:
②根据本实验目的,请你改进乙同学的实验操作,改进方案为:组卷:16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