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5 18:0:1
一、填空题
-
1.书法是我国艺术的瑰宝,请正确、规范地把下面这句话抄写在格子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组卷:1引用:2难度:0.7 -
2.根据拼音和语境,在田字格里写上正确的词语。
shū jí组卷:5引用:2难度:0.8
-
3.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8 -
4.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7
-
13.小明又找到了时代英雄袁隆平的故事。仔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了不起的杂交水稻 ①那年春季,粮食很缺,普通人家都要吃野菜树叶。春天,最早出土的,是一种名叫老鹄锦的野菜。与此同时出土的是苣荚菜,就是那种有很白嫩的根,带一点苦味的野菜。但是这种菜,不能当粮食吃。在大荒之年,我吃过杨花。就是大叶杨春天抽出的那种穗子一样的花。这种东西,是不得已而吃之,并且很费事,要用水浸好几遍,再上蒸锅,味道是很难闻的。在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们,是为饥饿驱使。他们漫山遍野地跑着,寻找着。灾荒的那些年,人民的遭遇是异常悲惨的。
②在遥远的非洲,人们也面临着大规模饥荒。在这场灾难中,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单在索马里,就有一半以上的儿童严重营养不良,孩子虚弱得连哭都哭不出来,平均每天就有六个婴儿夭折。在索马里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一群群迁徙的难民,他们从一个难民营迁徙到另一个难民营,没有别的目的,就只不过是想要得到他们最需要的食物!
③袁隆平年轻时就曾经历过孙犁在《度春荒》中描写过的这些画面,也目睹过类似非洲难民的遭遇。那天,他看到路边躺着饿晕的五个人。这一幕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手里握着一颗种子,另一颗种子也在心中发芽。
④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 年,袁隆平实现三育配套,成功育成杂交水稻。1976年至1988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为12.56亿亩,累计增产水稻1000亿千克以上。中国人民再也不用为了粮食发愁。2010年,袁隆平带着他的团队来到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两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了8吨,比当地品种增长 100%到300%。
⑤袁隆平与他的杂交水稻喂饱了全世界21%的人。
(1)根据选文补充小标题。
①国内饥荒→②
(2)饥荒给人们带来了诸多苦难,其中不包括
A.吃难以下咽的野菜度日
B.儿童营养不良生命夭折
C.不断迁徙寻找食物
D.无法种植水稻
(3)第③自然段中两次提到的“种子”分别指的是
A.这两颗种子都指的是真实的粮食种子。
B.这两颗种子都指的是让人们吃饱饭的愿望。
C.第一颗种子指的是真实的粮食种子,第二颗指的是让人们吃饱饭的愿望。
D.第一颗种子指的是让人们吃饱饭的愿望,第二颗指的是真实的粮食种子。
(4)小明想继续阅读相关的内容,可以阅读以下哪两本书籍
A.《袁隆平传》
B.《爱的教育》
C.《爱丽丝漫游奇境》
D.《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5)袁隆平先生曾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下面是组委会写的颁奖词。结合文章和颁奖词内容,你想对袁爷爷说些什么呢?感动中国颁奖辞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组卷:34引用:6难度:0.5 -
14.题目:____的感觉真好
生活中,总会有些事让我们感觉真好,也许是日常平凡的小事,也许是受益匪浅的活动……那种美好的感觉就这样留在我们记忆深处。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可补上“被表扬”“当‘家长’”“成功”“郊游”“读书”等。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等。组卷:12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