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九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9 7: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时,人们能通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晶。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实现手工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例如,苹果公司iMac支撑架、iPod后盖的高精需求,全世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产。
          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者,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地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意。
          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有一个中国项目Czur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Czur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除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3D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还能自动连接高速Wi—Fi传输。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他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既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倘若我们仍是认为鼓励工匠精神是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摘编自刘艳琼《“人技共进”诠释现代工匠精神》)材料二:
          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重构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如果没有建立起这种文化体系,中国制造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无法从一个制造大国顺利地走向全球制造强国。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要鼓励消费者的“挑剔”行为。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近似于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力量。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消费行为,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性”上面,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的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步骤,不是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很难想象,这种“不守纪律”和程序的工作态度,可以生产出德国那种高精尖质量的产品。很多时候,固守某种程序,看起来是傻,其实是精明。因此,企业应当在管理方法上处理好“灵活度”与“守纪律”的关系。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就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让工人技师有崇高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开始。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共同致力于建构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应该就是战无不胜的,那时应该就是中国跨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刻。
    (摘编自刘志彪相关文章)材料三: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被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孩子从小没有被染上功利心,长大成人以后,无论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摘编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B.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
    C.从“创”和“匠”的字形的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要求匠人们要敢于创新。
    D.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人的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工匠在制造器皿用具时的高超技艺与智慧,体现了“手工匠”精神。
    B.Czur扫描仪项目因为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的追求,所以得到了认可。
    C.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孩童时期开始,要努力专注细节、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D.材料一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与挑剔,可以从客观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
    B.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
    C.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D.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
    (4)达到“卓越”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三的事例简要概括。
    (5)现代工匠精神将怎样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

    组卷:7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崇文书店      孙赶超开车来到新区,后备厢装了一个大果篮,说要把周秉昆拉到市立一院去。邵敬文感冒后转成肺炎,住院了。
    “你外甥女周玥不知从哪儿听说到的。因为老邵是你朋友,她觉得应该告诉你,特意让我开她这辆宝马车来接你。”
          那是周秉昆平生第一次坐上了宝马车。
          老邵说,他是因为到秉昆家那天出了两次汗,回到家里冲澡时热水器又出了毛病,结果被凉水一激感冒了。
          秉昆说:“老邵,书店的事太对不起你了。”
          老邵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是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中国都快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哪一个阶层的人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中国人的阅读率在世界上排名却非常靠后。”
          秉昆说:“水自流所以才希望能为这个时代做件好事。”
          老邵叹道:“世负斯人,世负斯人,他死前的愿望是好的。”
          赶超也说:“人各有命,许多人一死,连儿女都不念叨。他死了,还有你俩这么念叨,命不错了。”
          崇文书店里里外外早在“五一节”前就改造成肯德基店了。“五一节”却没有什么动作,到了“六一”那天才开张,场面煞是热闹,祝贺的花篮摆满了门两侧的人行道。他们请了几位乐手演奏世界名曲,其中一位吹小号的还是俄罗斯人。两个人穿着儿童剧中公鸡和母鸡的演出服站在门前边舞边唱:“肯德基,美国鸡,小朋友们喜欢的鸡……”肯德基店里的服务员姑娘们一个个头戴着鸡头帽,短裙后边是彩色鸡尾。
          因为是儿童节,店面所处的位置正是到江畔游玩必经之路,还有买三份送一份并可抽奖的促销,开张当天的营业额就有好几万元。
          第二天早上,周秉昆正在洗脸,听到郑娟兴奋地喊他:“秉昆,快来看!”
          电视新闻中,唐向阳正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问他,公司是怎么决定开肯德基店的?
          唐向阳说,正是在他力主之下决定的。
          记者问,他在肯德基店中有股份吗?
          他说有,公司鼓励员工入股。
          记者问,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书店消失了,他是否感到有点儿遗憾?
          唐向阳反问:“如果你面临两种投资抉择,一种是月月赔钱,年年赔钱;另一种则月月盈利,年年盈利,你力主选择后者,你会遗憾吗?”
          年轻的女记者一时语塞。
          他又反问:“像你们这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学一毕业都不怎么再读书了,还指望谁喜欢读书呢?”
          记者终于憋出了一个问题:“照您这么说,书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他说:“什么时候读书人口多了,实体书店当然就会多起来。网上购书只不过是购书,逛书店却会对人有更好的文化熏陶,这种熏陶是网上购书没法比的。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不费什么事,反过来也一样。等中国的读书人口多了,我会力主将肯德基店改成书店,并且还会入股。”
          郑娟评论说:“向阳真有眼光,没想到他还这么会说。”
          秉昆一语未发,转身又去洗脸。
          他没想到唐向阳那么会说。因为唐向阳亲口承认,把书店改成肯德基店是其力主的结果,秉昆连续多日心情不好。
    (节选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有删改,作者:梁晓声)(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秉昆对邵敬文、水自流心怀愧疚,一是因为老邵为了书店的事奔波而患上肺炎,二是因为没有实现水自流的遗愿。
    B.从老邵嘴里道出的“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带有嘲讽口吻与调侃情绪,夹杂着一点点失望,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实行市场经济完全持否定态度。
    C.唐向阳将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店之后,与周秉昆的裂痕进一步增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显出现了分歧。
    D.本文善于挖掘周秉昆、邵敬文等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表现了人物好的一面,体现了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平民视角,不耍花招,不耍滑头,如实地呈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围绕崇文书店的改造命运展开故事情节,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B.本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场面描写等方法塑造周秉昆、邵敬文、孙赶超等人物形象,闪烁出人性真善美的光亮。
    C.本文遵循美丑对照原则,将孙赶超、水自流这些高尚的读书人与唐向阳、郑娟这样的利益至上的市侩进行对比,凸显了文章主题。
    D.本文语言平实质朴、朴素自然,选用平常的字眼直接陈述,显得真切,平易近人,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与《平凡的世界》有某种相通的地方。
    (3)文中描写了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店开业时的热闹场景,试分析这一场景的作用。
    (4)郑娟评价唐向阳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真有眼光,而周秉昆一语未发,且连续多日心情不好。夫妻二人为何观点不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组卷:274引用:7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尔塔”毒株目前是全球疫情流行的一个最主要的毒株。①         ,它对身体的适应力增强,传播速度比较快,病毒的载量比较高,治疗时间比较长,也比较容易发展成为重症。
    “德尔塔”毒株虽然可能存在免疫逃逸,②         。(  ),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接种疫苗的病例从确诊到产生抗体阳性的时间短、CT值高、住院时间短。
          ③         ?目前已形成的诊疗方案对绝大多数病人行之有效。治疗需个体化、一人一策。还可采用中西医结合,以此阻断病情从轻型向普通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接种过疫苗的确诊病例
    B.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
    C.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被确诊
    D.确诊病例里面有人没有接种过疫苗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14引用:1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对真理的坚守深入骨髓,代代相传,几乎成为潜意识。鲁迅先生向来语言冷峻,但他曾动情地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屈原如此,谭嗣同如此,方志敏也如此,耄耋之年深入“毒穴”的钟南山如此,那些逆行的医生护士亦如此……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浩然正气,中国人的为民情怀,就是中国精神。
          你心中的中国精神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含意,联系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