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6 17:0:4

一、积累运用(2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辽阔的冀中平原,微风拂过,田野里散发着麦子成熟的香气;浩渺的白洋,湖水波动,小渔船轻快地穿唆于芦苇丛间;在层层的麦浪里,在密密的芦花荡中,冀中人民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实的堡垒⋯⋯这些富有诗意的场景,就来自于《白洋淀纪事》。
          冀中平原是孙犁的家乡,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孙犁①以白描的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②用富有诗情的笔调描绘他熟悉的草木湖泊,③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白洋淀”自然也成了孙犁的标签,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1)给加点字注音。
    白洋
     

     

    (2)选文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
     
    ”应改为“
     
    ”。
    (3)选文画波浪线的三句话顺序不当,调整顺序后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4)仔细阅读选文,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阔的冀中平原,微风拂过,田野里散发着麦子成熟的香气。
    解说:以上四个加点词的词性分别为形容词、名词、动词、动词。
    B.在层层的麦浪里,在密密的芦花荡中,冀中人民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实的堡垒。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白洋淀”自然也成了孙犁的标签。
    解说:“自然”是个多义词,义项不止一个,在这里用的是“理所当然”的义项。
    D.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解说:这个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5)“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6)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二章》)
    (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这句诗,把昼夜更替的景象以及新旧相接匆匆不可待的时光描绘得出神入化,给人开辟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组卷:0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理解(58分)

  • 9.散文阅读。
    我的母亲
    老舍
    ㅤㅤ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ㅤㅤ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ㅤㅤ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ㅤㅤ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ㅤㅤ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ㅤㅤ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有删改)(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情?请结合全文概括。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3)文章第⑥段写道:“我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的身上得到的感化,三点即可。
    (4)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此的感悟(不少于60字)。

    组卷:27引用:3难度:0.5

三、作文(63分)

  • 10.作文。
          请以“那有温度的目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组卷: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