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韧性城市”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近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一方面,突发疫情的出现,给当下城市空间的定义与使用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历史上,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疫情期间,城市服务与供给模式发生了全面线上化转变,城市居住、就业、游憩与交通等空间的功能形态与使用模式均面临重新定义。
          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空间的正常运维使用起关键性作用,实质地支持了政府和城市的正常运行、社区层面的管理、个人层面的适应性生活与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一系列泛智慧城市技术的检验。其最终为各级治理者的高效精准治理、医疗工作者的药物研发和病情诊断、公司企业的远程运维以及公众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大幅减少了城市各方面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平灾结合下城市空间的弹性与健康使用、脆弱地区或人群的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空间)的韧性。
          在当前技术塑造的“新”城市背景下,多方应对疫情的手段相比17年前的非典时期有着千差万别。比如,大数据不仅是对海量数据的应用,更是对应着思维方式或城市与社会运行方式的改变。从疫情整个应对中,可以看到大数据已经成为居民生活、城市运行的重要参与媒介。比如,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医疗资源、社会资源与城市空间很高的匹配,大大提升了医疗工作的效率,自助咨询服务等则体现了其“科技向善”、人性化关怀的一面。再比如,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使得大量日常事务得以线上运行,通过虚拟连接与空间隔离大幅提高了疫情时期公众居家生活的“耐力”。
          韧性城市下,不同的城市子系统、不同的研究视角必然导向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过就未来城市空间的创造而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传感网与物联网、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建造等泛智慧城市技术应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关注,让我们的城市更有韧性,也让我们在风险和挑战应对中更有信心。当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何让泛智慧城市技术趋利避害,让科技向善,也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应该留意的。
    (摘编自《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让越来越多的城市深切体会到“韧性”的重要性。面对风险,城市要披上一件高强度、高韧性的现代化“金丝软甲”。提升城市韧性,不仅是个热门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最近,许多地方都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强调要重建城市“免疫系统”。这固然让人欣慰,但也值得提醒:建设韧性城市,要谨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注意从概念化走向实质化,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从应急化走向常态化,从被动、静态、单一的“冲击-反应”型风险应对,走向建设主动、动态、系统的城市韧性体系。要跳出简单的防灾、救灾思维,确立系统、多元的风险防控理念。
          为城市披上现代化“金丝软甲”,是一篇提升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文章。缺乏风险意识,不注重城市韧性建设是任性的,把韧性城市建设“概念化”“口号化”“形式主义化”,同样也是任性的。建设韧性城市,既不能搞“刻舟求剑”式的保守僵化,又要避免“叶公好龙”式的表面文章。韧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既要注重显性工程建设,又要注重隐性内涵建设,既“急不得”,也“慢不得”。只有真刀真枪、实抓实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真心为城市披上一件现代化的“金丝软甲”,城市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摘编自2020年4月13日《新华日报》,《为建设韧性城市添件“金丝软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韧性城市指能够凭自身能力有效应对突然发生的各种变化或冲击,并合理调配资源,从灾害中快速恢复的城市。
    B.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既检验了泛智慧城市的技术水准,又为管理者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的韧性提供了样本。
    C.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等新兴技术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保障,使人们能更从容迎接挑战。
    D.对于韧性城市建设,人们有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但泛智慧城市技术的趋利避害、让科技向善是人类的共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韧性城市”是在今年疫情危机下出现的新理念,它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演进。
    B.没有新兴技术的支持,面临灾害时城市的正常运维效率可能会大大降低,非典时期就是例子。
    C.漠视城市韧性建设或只停留在表面的“韧性”都是不正确的,这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新挑战。
    D.材料一说理论证,条分缕析,逻辑性强;材料二比喻生动贴切,大量的引用使语言形象活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行为的一项是
     

    A.某市完成了48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作,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未来还将制定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
    B.某新区从选址之初到规划建设,开展了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应对专题研究工作,提出了符合新区特点和定位的规划建设要求。
    C.某市从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出发,开启突发事件应急教育,让公众懂得应急自救知识,以期面对突发事件能客观冷静,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D.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某市动员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对老旧小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闭管理,并采用各种手段堵住防控漏洞,完善了防控体系。
    (4)建设“韧性城市”,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简要概括。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组卷:8引用:6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你别跟我啰嗦了。”他旁边那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叫道。
    “你到底拿过没有?”
    “对你说,人都快死了,你还要什么?”对面有一个人嚷道。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玛丝洛娃看到聂赫留朵夫激动的神气,认出他来了。
    “您好象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我来是要请求您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到。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她那双乌黑的发亮的斜睨的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天哪!您帮帮我,教教我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
    “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
    “姑妈她们怎么会放您走的?”
    “谁还会把一个怀孩子的女佣留在家里呢?她们一发现这事,就把我赶出来了。”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花了一点力气,向昨天感到存在于心灵里的上帝呼救,果然上帝立刻响应他。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③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象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有删改)【注】①本节选部分前面的情节是,玛丝洛娃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蒙冤受屈即将去服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②指的是聂赫留朵夫的两个姑姑。玛丝洛娃原本是聂赫留朵夫姑姑家的女仆。③聂赫留朵夫姑姑的庄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年轻时便是在那里相遇的。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部分写犯人衣衫褴褛、言语粗俗,侧面表明玛丝洛娃生存环境恶劣,处境艰难,这也加剧了聂赫留朵夫的愧疚心理。
    B.“天哪!你帮帮我,教教我该怎么办!”一句,表明聂赫留朵夫虽想认罪,但面对堕落的玛丝洛娃时内心还是犹豫不决。
    C.玛丝洛娃向聂赫留朵夫直言要钱时,聂赫留朵夫感到“窘态毕露”,是因为玛丝洛娃的表现和自己的内心期待有较大差距。
    D.聂赫留朵夫探监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克服了后天的自私,发扬了人性中的“爱和善”,不断实现了道德上的自我改善。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玛丝洛娃眼睛的刻画细腻传神,“浮肿的眼皮”写出了她经历的苦难,“特别有神”,暗示了她有“复活”的希望。
    B.小说在聂赫留朵夫向玛丝洛娃请求赎罪受挫、聂赫留朵夫与“魔鬼”的较量等外在冲突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引人入胜。
    C.小说多次写到了玛丝洛娃“笑”,通过这一神态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她在饱受社会摧残、生活磨难后精神上的堕落。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深入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直接描写,有利于展示他心灵发展嬗变的“复活”过程。
    (3)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有多次变化,请分析每次变化的原因。
    (4)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这就是心灵辩证法。”①请以聂赫留朵夫为例,概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②列举刻画聂赫留朵夫心理的方法。

    组卷:5引用:1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世康幼而沉敏,有气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
          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尉迟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坐事免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今犬马齿耋,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时天下唯置四大总管,并、扬、益三州,并亲王临统,唯荆州委于世康,时论以为美。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世康性孝友,初以诸弟位并隆贵,独季弟世约宦途不达,共推父时田宅,尽以与之,世多其义。
    (节选自《隋书•韦世康传》)【注】①直寝:在皇宫值班。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权臣疏广与疏受。③台铉:宰辅重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坐事免/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
    B.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坐事免/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
    C.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坐事免/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
    D.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坐事免/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右,指潼关以西,在地理上古人以西为右,故“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
    B.奏课,指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奏课连最”指的是考绩连居最优。
    C.耳顺,《老子》里有“六十而耳顺”的说法,后来就以耳顺代指六十岁。
    D.悬车,古人一般到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称“悬车”,意同“乞骸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世康自幼聪慧,年少即获重任。韦世康十岁就被征用为主簿,二十岁担任皇帝左右的侍卫武官,封爵汉安县公,娶魏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
    B.韦世康治理有方,治政深得民心。无论是安抚东夏百姓,还是担任绛州刺史消除尉迥兴兵作乱的隐忧,还是在荆州施政,韦世康都能治理的很好。
    C.韦世康待人宽厚,多有退隐之心。韦世康喜欢看到他人的长处,不张扬其过失;他不慕权势,在子弟和皇帝面前都主动表达过辞官归隐的愿望。
    D.韦世康重情重义,恪守孝友之道。幼弟韦世约仕途不通达,韦世康就把父亲留传的田地宅院全部都给了他,世人认为韦世康对幼弟有很深的情义。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
    ②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5)面对韦世康辞官的愿望,儿子韦福嗣是如何认为的?这一愿望最终实现了吗?请简要说明。

    组卷:0引用:1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10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入户摸底工作。与以往普查工作相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除了将全面采用电子设备采集并联网实时上报普查数据外,首次倡导普查对象选择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的方式,鼓励大家使用微信小程序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主填报个人和家庭信息。据悉,此次普查将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组卷:5引用:4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北京小伙子小李,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他这样的人生经常被称为“标配人生”,令许多同龄人羡慕不已。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他们认为“标配人生”目标很清晰,追求“标配人生”的人值得尊重。
          材料二:大学毕业生顾亚毕业后来到海嘎小学任教,全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孩子内向自卑,整个校园死气沉沉。顾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山里的孩子们走向更远的世界。顾亚拿出自己的积蓄,买来乐器,成立校园乐队。在顾亚的带领下,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
          润德中学高三(1)班计划举行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会。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润德中学高三(1)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8引用:1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