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一中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民族“礼”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仪式和祭祀文化。先民们希望通过巫术仪式和祭祀活动表达自己的虔诚,获得天神的庇护,免灾致福。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大型的祭坛、神庙和石冢,那时人们已经开始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礼,源于天地之道,礼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体现在对天地之序的遵循上。顺承天道来治理人情,这是礼文化基本的发生逻辑。礼把因血缘宗亲关系形成的长幼、远近、尊卑等级与社会关系比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社会差序格局的文化符号系统。礼既是社会治理体系,更是行为规范体系,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祭祀天地、军旅征战、婚丧礼仪、到衣食住行和待人接物,全部都深深地烙上了礼的烙印,成为人们不可须臾而离之的东西。
“乐”的发生逻辑源于效法自然和谐之道。因为“仁近于乐”,乐就不单纯是艺术的形式,而具有了德育功能。在儒家看来,真正可以称得上“乐”的,必须是风雅中正的德音。乐文化,通过与礼文化形成功能相异却取向相合的张力结构,而通达礼文化之精神内核,并与其相得益彰。
礼乐文化兴于三代。从《周礼》《仪礼》《礼记》的相互印证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周时期以五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已经非常完备,衣、食、住、行、婚丧、朝聘、祭祀、征伐等都纳入了礼乐制度,无论是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士还是普通百姓,均需依礼行事,以求上下相安、万民和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周公对礼乐文化的整合使礼乐获得了统一的形制,这对于礼乐文化的流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真正把夏尊“天命”、商信“鬼神”的文化传统带入了“明德慎罚”的“礼乐文明”。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失序,在当时的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焦虑。在礼乐废弛的现实面前,孔子释仁入礼,提出了内仁外礼的伦理模式。“仁”是儒学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既不是先验的,也不是外在于生命、生活的绝对道德律令,而是现实的、具体的、主体性人的生命意向活动本身。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因为有“仁”这个儒家的最高价值成为礼乐文化的价值支撑,以仪式礼仪为重的礼乐风貌向世俗伦理发生了转型。一方面,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整理三代之礼的基础上,删诗书、修礼乐,重新解释和挖掘礼乐文化的精神意蕴,最终升华了礼乐在天人关系、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理想人格等方面蕴含的普遍原则,把礼乐思想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为政以德的价值追求、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规范昭明于世,另一方面,为人们“循礼”寻找内在动因,从而奠定了一整套基于个体生命可感知的而不是外在于人的生命体验的价值依据。
礼乐文化不是宗教文化而是世俗文化、生活文化,其重点始终不离人们现实的、感性的生活图景。朝聘、乡射、冠、笄、婚、丧乃至揖让进退、洒扫庭院都有礼可循,正如朱熹所言“耳闻目见,无非是礼”。正是这种把文化活动融于日常生活中,把个体生存旨趣融入整体性的价值诉求中的文化实践形态,成就了礼乐文化即礼乐生活的规整有序的生活画卷,并且从日用不觉的生活实践的空间维度延展到赓续不辍的时间维度,成就了独属于中国人的礼乐风景。
(节选自李焱《从“事神”到“爱人”——融入世俗生活的先秦礼乐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社会的巫术仪式、祭祀文化是中华民族“礼”的萌芽,礼渗透于社会生活之中。
B.在儒家看来,真正可以称得上乐的必须是风雅中正的德音,乐就是进行道德教化。
C.夏尊“天命”、商信“鬼神”,夏、商两代没有礼乐文化,直到周代才开始有礼乐文化。
D.礼乐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文化活动,因而成为规整有序、日用不觉的生活实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追溯先秦礼乐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论述了先秦的礼乐文化是世俗文化、生活文化的观点。
B.文章从萌芽、发生逻辑等方面论述礼既是社会治理体系,更是行为规范体系的观点,思路清晰。
C.文章介绍了礼乐文化的兴起、衰微,并论述了孔子释仁入礼,提出内仁外礼的伦理模式的作用。
D.文章引用朱熹的话语,论述了中国礼乐文化从生活实践的空间维度延展到时间维度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礼乐文化的核心价值从“事神”渐变为“爱人”,生发出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形式。
B.中华民族礼文化、乐文化都效法自然和谐之道而产生,者相辅相成,组成礼乐文化。
C.以五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西周时期就已完备,是追求上下相安、万民和谐的重要制度。
D.先秦礼乐文化由重仪式礼仪转变为重世俗伦理,是因为“仁”成为礼乐文化的价值支撑。组卷:9引用:2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记者①: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万里走单骑”结束月球任务返回地球,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您能否带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嫦娥五号探月之旅是如何一路“过关斩将”?期间经历了什么?
裴照宇②:嫦娥五号从2020年11月24日发射以来,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进行月面着陆,开展了月面采样、月面上升、与轨道器进行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之后轨返组合体进行环月等待飞行,然后又进行了两次月地入射、月地转移、高速再入地球,大概算下来是11个(飞行)阶段。
记者: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工作期间,只用19个小时就完成了月面自动采样,比预期要顺利一些。回头看整个过程,您觉得它实际的操作难度是要高于还是低于预期?
裴照宇:在嫦娥五号任务中,着陆之后的很多环节是过去没有经验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月面采样,因为要采用无人的方式,跟着陆的状态密切相关,跟月面的地形、地貌、地质也密切相关。在嫦娥五号任务中,采样虽然只花了19个小时,但是从过程来看,刚开始我们认为(着陆点)表面有点像沙漠与戈壁交界处的地貌,以为(月面)比较坚硬,(后来)用表取方式进行采样感觉还行,比较好采,所以采样时间就节省下来了。
(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我们又开展一些其他工作,比如国旗展示,有效载荷的第二次全面探测,还有上升的一些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原来预留的是8个小时,现在就显得更加从容。
记者:在拿到月球样品这份“太空快递”之后,我们会如何处理?这个样品对于我们了解月球又有哪些帮助?
裴照宇:首先要解封,样品容器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封装的,进入地球之后,要在地球的环境下操作,与一般的罐子开封稍有不同。解封之后要对样品进行分样,进行基本特性、物理化学特性测试。然后要进行样品登记,给每一份样品建立档案。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我们将制定一个样品管理办法,对样品如何管理,如何分配使用,会做出具体规定。样品是科学研究重要的基础物质,一方面我们会组织国内科学家对样品进行研究,同时管理办法中也提出积极开展样品研究的国际合作,我们也欢迎国外科学家来开展样品研究。
样品管理办法中提到,要成立一个科学家委员会,向国际征集样品研究的方案、建议,通过科学家委员会对这些建议进行评估,认为哪些建议有科学价值,样品使用合理,样品的管理有序可靠。通过这种方式来决定提供哪些样品,从事哪些研究。我们没有提出国别限制,鼓励科学家进行样品的研究合作。
记者: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难度这么大,中国为什么还要去月球“挖土”,探月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意义何在?这次任务是否也为中国未来的载人登月做准备?
裴照宇:(从工程方面看),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通过绕、落,我们掌握了一些技术,通过返回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
从科学方面,我们通过“绕”进行全面普查,通过“落”进行区域性详查,但是鉴于重量限制,携带上去的科学仪器重量有限,精度有限,无法跟地面仪器设备相比。获得样品后,通过地面精细研究,结合“绕”和“落”的科学数据,对月球的认知可能更加全面,也更加精细。
(至于)探月对于航天发展的影响,打一个比喻,人们对月球的认知,就跟百年前人们对海洋、深海的认知差不多,在10年前我们可能不太清楚深海有什么,更没想到我们真有能力、有必要开采出来为人类服务。现在的月球,人们对它的认知还处在这样的一个阶段。
中国对地球轨道的航天活动已经进行多年,也比较成熟。目前(已经)从掌握空间技术阶段拓展到空间应用阶段,而月球及深空,我们还很少涉足。月球与深空探测是带动航天技术发展的好载体,开展月球和深空探测,既是长远战略性的需要,也是发展航天技术的需要。
通过“绕落回”三步走,我们掌握了月球探测基本、主要的技术,可以为未来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积累技术、奠定基础。
有人评价这次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就像一次无人版的阿波罗计划。当然,从整个飞行过程来看,与阿波罗计划是有相似之处的,但是在具体的技术环节,有人和无人又是不同的。
记者:后续中国探月工程还有哪些计划和安排,预计将实现什么目标?
裴照宇:“绕落回”可以说是中国月球探测的开始,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实施,我们掌握技术之后,下一步可能是空间技术、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大家提出来月球科研站的计划。打一个比方,我们去南极考察,过去是派船去,每次船去船回的方式,在南极进行的考察活动是有限的,现在我们已经在南极建了好几个科研站、考察站,这样在南极的科考活动更有效益了。所以我们想在月面建设一个月球科研站,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
(摘编自《中国焦点面对面:“嫦五”归来,“太空快递”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摘”?》)[注]①记者:系中国新华社记者。②裴照字: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官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探测器2020年11月24日发射升空,2020年12月17日结束月球任务返回地球,其间大概经历了11个飞行阶段。
B.嫦娥五号探测器采用无人方式进行月面采样仅用了19小时,其采样难度比预期要小,节省了采样时间,有利于开展其他工作。
C.处理拿到的月球样品,要进行解封、分样、登记等程序;样品容器是在真空状态下封装的,在地球环境下解封程序很繁杂很困难。
D.中国的航天活动从掌握空间技术阶段拓展到空间应用阶段,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拿到的月球样品是科学研究重要的基础物质,我国组织国内科学家对样品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体现了大国风范。
B.裴照宇用百年前人们对海洋、深海的认知能力来类比目前人们对月球的认知,告诫人们不要盲目乐观,鼓舞人们探测月球与深空的信心。
C.中国探月工程的下一步可能是争取空间技术、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计划在月面建设一个月球科研站,目标明确,未来可期。
D.作为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和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在访谈中介绍了嫦娥五号探测器的工作情况及嫦娥五号任务的意义等。
(3)中国新华社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38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茜纱窗下(节选)
王安忆 有些对象经过使用,沾了人气,便有了魂灵,活了。中学时,曾去过一个同学家,这家中只一母一女,相依度日。沿了木扶梯上楼,忽就进去了,只一间房,极小,却干净整齐地安置了一堂红木家具。那堂红木家具一点不显得奢华,甚至也不是殷实,而是有了依靠。寡净里,有了些热乎气。
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什物,其实常常不以为是什物,而好像是贴身的一部分,有些水乳交融的意思。这样的用物总共有三件,一件是一张小圆桌。桌面并不很小,但比较矮,配有四把小椅子。年幼时,还上不了桌,我就在这张桌上吃饭。后来大了些,家中来了客人,大人上桌,小孩子另开一桌,就在这桌上。夏日里,晚饭开在小院里,用的也是这张桌子。它,以及椅子的高度,正适合小孩子。而且,它相当结实,很经得住小孩子摧残,虽然并不是什么好木料。它是我童年的伙伴,许多游戏是在上面做的:涂画,剪贴,搭积木,过娃娃家。有一日下午,家中来了一个客人,和我妈妈说话,我就坐在这张桌子旁一边玩,一边大声唱歌。后来玩累了,也唱累了,想离开,不知怎么,却站不起身,我就只得继续玩和唱歌,几乎唱哑了嗓子。等到客人告辞,才被妈妈从椅子上解放出来。原来椅背套进了我的大棉袄和毛衣之间,将我夹住了。因为处境尴尬,所以记忆格外清楚。记得客人是一个亲戚,上门大约是带些求告的意思,妈妈则是拒辞的态度。但求与拒全是在暗中,就听他们互叹苦经。妈妈指着我说,她比大的会吃。那亲戚则说,某某比她会吃。某某是他家的小孩子,比我小得多。那是在一九六〇年的饥馑日子里。
第二件是一个五斗橱。大概记得是分为两半,左半是抽屉,右半是一扇橱门。这具五斗橱于我而言最亲密的接触,是橱上立着的一面镜子。白日里,父母上班,姐姐上学,保姆在厨房洗衣烧饭,房间里只剩我自己,我就拖过椅子,踩上去。只见前边镜子里面,伸出一张额发很厚的脸。这张脸总使我感到陌生,不满意,想到它竟是自己的脸,便感失望。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都对自己的形象不满意,这使我变得抑郁。多年以后,在亲戚家,又看见这具橱柜,我惊异极了,它那么矮小,何至于要踩上椅子才可够到?我甚至需要弯下身子,才能够从镜子里照见自己的脸。脸是模糊不清的,镜面已布上一层云翳。
第三件是由一张白木桌子和一具樟木箱组合而成的。它可供我们小孩子自如地爬上桌子,舀水喝,擅自拿取篮里的粽子什么的。有一晚,我和姐姐去儿童剧院看话剧《白雪公主》,天热口渴,回到家中,忙不迭地爬上樟木箱,从冷水缸里舀水喝。冷水缸里的水是用烧饭锅烧的,所以水里有一股米饭味儿,我到现在还记得。就是这个爬,使我们与这些器物有了痛痒相关的肌肤之亲。这些器物的表面都那么光滑、油亮,全是被我们的手、脚、膝头磨出来的。
我们家有一具红木装饰柜,两头沉,左右各一个空柜,一格小抽屉,中间是一具玻璃橱,底下两格大抽屉。这是母亲从出售旧物资的商场里买来的。母亲只花了四十块钱,便买得了。这笔钱对于我们当时的家庭财政,还有,这具玻璃橱对于我们极其逼仄的住房,都显得奢侈了。后来,有过几次,父亲提出不要它,母亲都不同意。记得有一次,她说了一句,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仅有的一点情趣。于是,在我们大小两间拥挤着床、橱柜、桌椅,还有老少三代人中间,便跻身而存着这么一个“情趣”。在这具橱柜里,陈列着母亲从国外带来的一些漂亮的小东西:北欧的铁皮壶、木头人,日本的细瓷油灯、绢制的艺伎,从美国芝加哥的高塔上买来的玻璃风铃,一口包金座钟,斯拉夫民族英雄像。橱顶上是一具苏俄写实风格的普希金全身坐式铜像。这具装饰橱毫无奢靡之气,而是简朴和天真的风格,但包含着开放的生活。我的妈妈,就是那个在炮火连天的战争时期,也要给战士的枪筒里插上几株野花的人。在天天要为衣食发愁的日子里,她会用一包从抽屉角落里搜出的硬币,带我们去吃冰激凌。她总是有着一点奢心,在任何生存压力之下,都保持不灭。到了晚年,我们孩子陆续离家,分门立户,家里的空间大了,经济也宽裕了,而她却多病,无心亦无力于情趣的消遣。这具橱内,玻璃与什物都蒙上了灰尘,这真是令人痛楚。它原先那种,挟裹在热蓬蓬的烟火气中的活泼面貌,从此沉寂下来。
(摘编自《空间在时间里流淌》)(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红木家具不显奢华,不显殷实,是相依度日的母女的依靠,使寡净的生活里有了热乎气,为下文描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什物”奠定了温馨、清雅的感情基调。
B.文章叙写了小圆桌的功用,突出了“我”与小圆桌的密切关系;叙写客人向母亲求告,再现了当年生活的困窘,在对比中突出了“我”的童年生活的富足与无忧无虑。
C.母亲执意留着那具显得奢侈的玻璃橱,在它里面陈列从国外带来的铁皮壶、细瓷油灯、英雄像等漂亮的小东西,表现了母亲对开放的、富有情趣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如“脸是模糊不清的,镜面已布上一层云翳”,既照应了前文的“照见自己的脸”,又表明了这家具已经陈旧,寄寓着时光流逝的沧桑感。
(2)如何理解“这真是令人痛楚”?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作家王安忆擅长捕捉意蕴丰富的意象,营造叙述空间,使结构承载起她对生命的思考与关怀。请结合这段话,简要分析本文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三件什物的用意。组卷:10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相关数据显示,其保护率为79.34%,实现了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中国疫苗上市为全球战胜疫情注入信心,也为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已经启动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将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群众实现应接尽接。全国重点人群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00万剂次,安全性良好,将全面推进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进行接种。组卷:21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一名初二女生为减肥一天催吐五次,导致食道受损。近年来,极端的减肥、瘦身行为时有发生,不仅给自身造成伤害,也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高三(一)班同学针对上述现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认为:何以为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显然不该是标准单一的狭隘之美,更不该是有害健康的病态之美。
同学乙认为:美是一个含意丰富的形容词,只要是健康的、适合自己的就是美。丰满为美,纤瘦亦为美,燕瘦环肥,各美其美。
同学丙认为:不以貌取人,不因身材自卑,在全社会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同学丁认为:大众审美有必要剔除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倘若丑态横行、正气不彰明,主流价值、向上信念就会被解构。
上述讨论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针对上述讨论以“何以为美”为话题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0引用:10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