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段考生物试卷
发布:2024/9/1 6:0:10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
1.细胞结构和功能正常情况下,溶酶体内的pH约为5,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会在离开细胞之前被溶酶体摧毁。最新研究发现,β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溶酶体会被去酸化,因此,这些冠状病毒进入溶酶体后仍然完好无损,且能借助溶酶体离开受感染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2.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和浓度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5 -
3.下列叙述中不支持“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说法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4.下列关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6引用:4难度:0.7 -
5.单板滑雪属于有氧运动,参赛者需要在空中完成高难度动作。比赛时,有关机体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44引用:4难度:0.7 -
6.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4难度:0.7 -
7.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合成淀粉,我国科学家成功设计出了一条无绿色植物参与也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的路线(如图所示),其中①过程是利用无机催化剂催化完成的,②③④则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7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
20.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成纤维细胞和由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变而来的肌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皮肤的创面愈合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以下研究。
(1)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产生外泌体(由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囊泡),外泌体是由
(2)以无胸腺裸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背部皮肤有创伤的裸鼠若干,平均分为三组,处理方法及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表所示。组别 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的物质 观察皮肤创面愈合情况 检测αSMA表达量 1 缓冲液 伤口直径大,瘢痕大 +++ 2 间充质干细胞+缓冲液 伤口直径小,瘢痕小 + 3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缓冲液 伤口直径小,瘢痕小 +
②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生成过度会造成瘢痕的增生。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推测,间充质干细胞通过
实验二: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皮肤创面影响的机理。研究人员检测不同物质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划痕实验(原理如图所示)检测不同物质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一段时间后,结果如表所示。组别 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的物质 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划痕距离 4 缓冲液 4.8 1 5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缓冲液 9.5 0.5 6 去除间充质干细胞和外泌体的培养基+缓冲液 5.0 1
②综合实验一、二,可以看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伤口愈合且皮肤瘢痕较小的原因是
(3)外泌体中含有多种物质,确定外泌体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物质的实验思路是组卷:9引用:1难度:0.5 -
21.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表。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培养液中唯一氮源 14NH4Cl ? 14NH4Cl 14NH4Cl 繁殖代数 多代 多代 一代 两代 培养产物 A B B的子一代 B的子二代 操作 提取DNA并离心 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
(14N/14N)仅为重带
(15N/15N)仅为中带
(15N/14N)轻带(14N/14N)12中带(15N/14N)12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多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
(3)分析讨论:
①若子Ⅰ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②若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是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二代继续培养,子四代DNA离心的结果是:
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Ⅰ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的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组卷: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