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8 3:30:1
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那个著名的开篇,谈的是《荷马史诗》与《旧约》在文体上的差异。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则朝着一个目标发 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有时会没头没脑,给人以神秘感。这跟两者所描写的对象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旧约》的对象则是游牧或半游牧部族成员。
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 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 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这与顾随的说法高度吻合:“《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水浒》用简笔,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
不妨举个例子。《水浒传》第二回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宴饮,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酒席中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 好可以对照。《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宝玉送琪官的松花汗巾,原来是袭人送给自己的。而琪官送给宝玉的大红汗巾,本来是自己系小衣儿也就是系裤子的,解下来送给宝玉,当晚就被宝玉偷偷系在袭人腰里了。宝玉无意间成了中介,做了媒,这两条汗巾也在无形中化作信物,为琪官最后娶袭人埋下了伏笔。到了《水浒 传》里,一切都简单了,那是囫囵的吃喝,直截的馈赠。一对玉狮镇纸,一个玉龙笔架,在施耐庵 笔下,这两样东西只是作为道具,起黏合情节的作用,不像曹雪芹笔下,每一物事总是勾连起故事的发展,穿织起人物的命运。可见,《红楼梦》与《水浒传》的叙述风格有明显差异。
这样的差异或者说不同是有原因的。大观园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 色,讲究细节的丰腴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 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那么《红楼梦》在感官、语言上的品位是不是比《水浒传》要高出许多呢?不能这么说。奥尔巴赫认为,《荷马史诗》与《旧约》事实上难分高下,它们只是不同的叙述风格而已。文字的繁简 都是服务于总体需要的。《旧约》写亚伯拉罕带一仆一驴和爱子以撒走了三天路去燔祭上帝,沿途全无风景。《水浒传》中,好汉行动时,走的都像是空荡荡的路。不是在作者看来,而是在文中 人物看来,途中没有什么好瞧的,安全走到就不容易了。作者不会僭越到文中人物前头去发话,比如《水浒传》中端王拿起狮子,不落手看了 一回道:“好!”
不落手就是不释手。然而,旁人眼里不落手,是纯粹的客观;人物心中不愿释手,便是主观介入了。这个分寸要拿捏好。难怪牟宗三盛赞《水浒传》的文字时说,一有风致,二极透脱。
顾随也极赞施耐庵的文笔之妙:“若《红楼》算‘能品’,则《水浒》可曰‘神品’。”但是,若换了另一个角度,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正如马鸣《大乘起信论》所说的,粗中之细,是菩萨境 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因此,同为对人类现实的再现与叙述,《红楼梦》更接近今天绝大多数 人的认知:人物牵扯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说话和行动都得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能由着自己的 性子。总之,大观园里被规训了的社会人与山寨水泊中人不同。
(摘编自江弱水《<红楼梦><水浒传>的繁与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荷马的“叙述完整”“什么都不隐瞒”不同,《旧约》中很多地方写得模糊,给人以神秘感。
B.《红楼梦》《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存在显著差异,使二者在叙述上的风格也明显不同。
C.牟宗三盛赞《水浒传》的文字有风致、极透脱;顾随认为,若换个角度曹雪芹的境界又更高。
D.相对《水浒传》而言,《红楼梦》对人类现实的再现和叙述与今天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更接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摹仿论》开篇谈论《荷马史诗》与《旧约》在文体上的差异,是为了引出论题。
B.文章举《水浒传》和《红楼梦》中同为宴饮的例子,论证了二者的叙述风格有明显差异。
C.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将《红楼梦》与《水浒传》进行对比,指出二者一繁一简,各有其妙。
D.文章引用顾随、牟宗三、马鸣对《红楼梦》《水浒传》的相关评价来深入论证,较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里的每一物事总是勾连起故事的发展,而《水浒传》里的东西如玉龙笔架只是作为道具,和故事情节无关。
B.文字的繁简都是服务于总体需要的,我们不能认为《红楼梦》在感官、语言上的品位就比《水浒传》要高出许多。
C.《水浒传》里写好汉行动时,一路上都似乎是空荡荡的。因为途中没有什么好风景,所以作者没有描写沿途的风景。
D.如果说曹雪芹的境界是细中之细的佛境界,那么这与粗中之细的菩萨境界事实上难分高下,只是不同的风格和类型罢了。组卷:9引用:3难度:0.2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0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石黑一雄(以下简称“石黑”),日裔英国小说家,201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下面内容是美国记者辛西娅•黄(以下简称“黄”)对他的访谈】
黄:多年前,你对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说,你并不在意自己虚构的小说与历史现实是否吻合,并认为一个创作虚构艺术的作家,应当创造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对着现实的样子照搬照抄。到现在,你还坚持这种看法吗?
石黑:是的。我认为历史学家早已将某段历史中的事实盖棺论定,而小说家对此却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对于读者来说,读者看小说的主要目的不是弄懂史实。
黄:小说家的作品和历史学家的作品相比,主要区别是什么?
石黑:历史学家不得不以严谨的方式处理史料。他们必须摆出事实,必须带着学术的严谨为他们理解的历史而辩护。我没有这样的义务。我可以把历史当成故事的发生地,我觉得通常我都是这么做的。我选取历史上的某一段时间,因为我觉得它有助于引出某些主题。我希望人们在阅读我的作品时,不是因为可以借此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而是因为我也许可以与他们分享一些关于人生和世界更抽象的构想。
黄:读者会问,你们的作品在涉及历史时要承担责任吗?
石黑:我认为小说家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每隔几年总有某种大屠杀回忆录招来人们的反感,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谎言贻害无穷。最近就有件非常耐人寻味的事,威尔科米尔斯基的作品《碎片:回忆战时童年》于1995年出版,摘得多项奖项。人们以为这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长大的小孩写下的一部纪实文学,几乎是一夜之间,它成了大屠杀写作的里程碑。只不过事实上随后就被揭穿,原来是作者捏造了一切。但是有意思的是,他并非犹太人,而是个瑞士人。倘若他承认这是部小说,那么一切都安然无恙。实际情况似乎是这样:他想表达的是有关个人生活的某种内心痛苦。他曾经是个孤儿,来自当时瑞士社会的底层;他被一些据他所说对他并不好的人收养。他认为大屠杀——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长大——的经历就是对他的人生观的某种恰如其分的表达或者隐喻。这起事件挑起了有关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之间差异的激烈争论。倘若他从一开始就说清楚自己是瑞士人,也从未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待过,说明白他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创作,因为个人环境与大屠杀毫无关联,他只是觉得自己和大屠杀的幸存者有某种共鸣而已,那么一切就肯定情有可原了。但是当他言之凿凿地肯定自己当时的确身处奥斯威辛,并且这是一部历史记录的时候,他当然就触碰了底线。如今,这部作品已被弃如敝屣,臭名昭著,成了全世界的笑话。这是模糊①
黄:②
石黑:我认为它并非像历史学家追求的史实那般明确,事实上也不是在法庭上摆出证据,人们想要弄清来龙去脉时所探寻的真相。这里的真相有点模糊的意味。它就像一个人在说:“这是看待人类情感经历的某种方式。难道不是与你的观点不谋而合吗?”它诉诸的是其他人对于事实的理解:“难道你不也这么看问题吗?难道你不也这么想吗?”而且我认为,如果你想表达的内容略有不同或者略为新颖的话,那么你想说的是:“也许你从未这样看待问题,但是既然我这么理解,难道你没有同感吗?”从那层意义上而言,它是对真相的追寻;它并非摆出证据说:“这儿有全部的证据,所以结论必然要变更。”它既不是那种科学真相,甚至连社会科学真相也算不上。在我看来,它更多的就像是在体验人生中找寻知音。
(摘编自《新京报书评周刊》,2022-01-16)
(1)1下列对文中“小说与史实”关系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石黑创作的小说从来都不与历史现实吻合,他认为小说是完全虚构的创作艺术,作家应当创造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对着现实的样子照搬照抄。
B.石黑认为读者看小说之所以不是为了弄懂史实,是因为历史学家早已将某段历史中的事实盖棺论定,而小说家对此不必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C.石黑确认小说家的作品如果涉及历史时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并用了一个具体案例来证明,这说明他在面对不同问题时的回答自相矛盾。
D.石黑虚构作品时会使用某些史实作为背景材料,但他并不希望读者借此去了解相关历史,而是愿意与他们分享关于人生和世界的抽象的构想。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威尔科米尔斯基如果是犹太人,而且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待过的话,他的作品会一切都安然无恙而且会和大屠杀的幸存者产生共鸣。
B.“它更多的就像是在体验人生中找寻知音”,是说作家可以虚构小说,让读者有如“知音”是因为作品叙述了人类共有的情感经历。
C.文学可以如实记录或虚构,比如卡夫卡的作品也表达了“难道你不也这么看问题吗?难道你不也这么想吗?”等人们对事实的理解。
D.在人物访谈中,访谈者会表现出多重作用,比如本文就有提出问题,引导对话思路和在获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疑问等作用。
(3)请在文中①②两处填上适当的文字。组卷:4引用:3难度:0.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抉择
张爱国
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
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
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
“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
“不,不……”
“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
“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
“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
“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
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
“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
“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竖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摄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
“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
“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耍心眼儿。”
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
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
“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
“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
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针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日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
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
(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范坚持将两块大洋摁到“我爷爷”的手掌心,与后文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
B.老范、魏鸣之在风雪之夜先后到来,这使“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
C.小说在对话中多处使用省略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D.魏鸣之对“我爷爷”的称呼多变,能看出他对“我爷爷”既有试探、威胁又有安抚、利诱。
(2)小说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没有直接描写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而是分写了“我爷爷”见到老范、魏鸣之的两个场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组卷:0引用:1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5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己巳,刘裕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进至琅邪,所过皆筑城,留兵守之。或谓裕曰:“燕人若塞大岘之险,或坚壁清野,大军深入,不唯无功,将不能自归,奈何?”裕曰:“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南燕主(慕容)超闻有晋师,引群臣会议。征虏将军公孙五楼曰:“吴兵轻果,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然后徐简精骑二千,循海而南。绝其粮运,别敕段晖率兗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超曰:“今岁星居齐,以天道推之,不战自克。客主势殊,以人事言之,彼远来疲弊,势不能久。吾据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先自蹙弱乎!不如纵使入岘,以精骑蹂之,何忧不克。”辅国将军广宁王贺赖卢苦谏不从,退谓五楼曰:“必若此,亡无日矣!”刘裕过大岘,燕兵不出。裕举手指天,喜形于色。左右曰:“公未见敌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六月己巳,裕至东莞。超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将步骑五万屯临朐;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参军胡藩言于裕曰:“燕悉兵出战,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裕遣藩及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河内向弥潜师出燕兵之后,攻临朐,声言轻兵自海道至矣。向弥擐甲先登,遂克之。超大惊,单骑就段晖于城南。裕因纵兵奋击,燕众大败,斩段晖等大将十余人,超遁还广固,获其玉玺、辇及豹尾。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
B.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
C.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
D.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己巳,天干之一,可以用于纪年,也可以用于风水、术数和命理学等。
B.左右翼,指作战时在正面部队左、右两侧的部队,因它们如鸟的两翼,故称。
C.昃,《说文解字》解释为“日在东方时侧也”,日向昃,即日昃,相当于7时至9时。
D.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从唐朝起,皇帝使用的印称为玺,臣民所用称为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刘裕率水军从泗水进入淮水,部队五月到达下邳后,留下船舰、军用物资,步行至琅邪,在途经之处修筑城池,派军队把守。
B.南燕慕容超不听大臣劝谏,认为自己吉星高照,且双方势力悬殊,敌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等他们进入大岘山就可败之。
C.慕容超亲率四万大军,又派遣公孙五楼等人率军五万驻扎于临朐,公孙五楼与孟龙符交战,战败逃走。
D.胡藩、檀韶与向弥等带兵绕到南燕军队的后面进攻临朐,号称增援,向弥身披铠甲身先士卒,登上城墙,俘获慕容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拥富庶之民,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先自蹙弱乎!
②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组卷:2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的冬奥脚步,走得_______。在昔日荒凉的崇礼古杨树山谷,如今“冰玉环”连接着“雪如意”。国家速滑馆“冰丝带”_______,与“鸟巢”“水立方”_______……北京冬奥会的比赛设施建设既融入中国元素,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又注重综合利用和低碳节能,突出科 技、智慧、绿色、节俭的特色。( );张北地区绿色电力_______地产生,使所有冬奥场馆用上了清洁能源。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相结合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铿锵有力 光彩夺目 一唱一和 源源不断 B.掷地有声 流光溢彩 一唱一和 络绎不绝 C.铿锵有力 流光溢彩 遥相呼应 源源不断 D.掷地有声 光彩夺目 遥相呼应 络绎不绝
A.让国家速滑馆的制冰过程做到低碳化、零排放的是中国领先世界的制冰技术
B.中国制冰技术世界领先,让国家速滑馆的制冰过程做到了低碳化、零排放
C.国家速滑馆制冰过程的低碳化、零排放被做到的原因是中国领先世界的制冰技术
D.中国制冰技术世界领先,国家速滑馆制冰过程的低碳化、零排放被做到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相结合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B.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邃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C.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相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
D.中国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得到了生动诠释。组卷:6引用:9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文化自信之美;央视春晚国风舞蹈《只此青绿》惊艳了世人,别样展开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呈现出东方美学的风骨之美。
近日,有博主发布小学数学教材图片,并与以前的教材对比,引发热议。网友评论:“人物神情奇怪,毫无美感。”“眼神涣散,吐舌头,这能表现青少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吗?”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龚自珍)
针对以上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