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
-
1.质量为0.2kg的物体,可能是( )
组卷:50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51引用:2难度:0.7 -
3.自2022年5月以来,全球范围不断有猴疫病例报告。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猴痘病毒,该病毒直径在200nm左右,可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81引用:2难度:0.8 -
4.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47引用:2难度:0.6 -
5.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比赛时场景,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组卷:2765引用:30难度:0.5 -
6.如图所示,一重为1N的“平衡鸟”玩具停在指尖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平衡鸟”受力示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669引用:4难度:0.5 -
7.如图所示,在太空视角下,站在地球上的小明所受到的重力方向为( )
组卷:360引用:3难度:0.7 -
8.在太空中用钢笔书写,墨水不会自动往下流,导致书写断断续续。为此,设计了出如图所示的“太空圆珠笔”,使用时利用压缩的氮气推动活塞使墨水由笔尖流出。关于“太空圆珠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13引用:2难度:0.8 -
9.为了测量花生油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读出花生油的体积V;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花生油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组卷:238引用:2难度:0.5 -
10.小明实验桌上有大小不同的铝块和铜块(已知ρ铜>ρ铝),利用弹簧测力计,天平和量筒测得多组重力G、质量m及体积V的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像,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组卷:229引用:4难度:0.6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0分.其中第26题应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
31.小华想测量稻谷的密度,具体做法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适量稻谷的质量m1,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m1=g。
(2)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得其体积V1为300mL,将上述稻谷放入量筒中,稻谷全部浸没在水中,此时水和稻谷的总体积V,液面如图乙所示。则稻谷的密度ρ=g/cm3。若考虑到稻谷浸入水中时要吸水,导致实验测得的密度ρ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小华经过反思后补充了以下实验步骤。将量筒中稻谷倒出,用纸巾吸干稻谷表面的水后,再次测得稻谷的质量为m2=131g,则稻谷密度ρ应该修正为 g/cm3。
(4)小明在家中利用厨房电子秤也测出了稻谷的密度。实验操作过程如图丙所示:
①用电子秤测得家中稻谷的质量ma;
②将稻谷放入透明玻璃杯中,注入适量的水,测得杯子、水和稻谷的总质量为mb,并做好标记;
③取出稻谷,向杯子中补水,直到标记处,测得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c;
根据以上测量的物理量,算出稻谷密度ρ的表达式为ρ=(用ρ水和小明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收拾实验器材时发现,电子秤使用前没有校零,导致每次测量值都比真实值小1g,则由此造成的密度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组卷:351引用:4难度:0.4 -
32.小明自制一个“橡皮筋测力计”,利用了规格为0.05N的螺母若干、分度值1毫米的刻度尺、橡皮筋、白板等。不挂重物时,使橡皮筋下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如图甲所示;挂不同重物时,橡皮筋下端对应不同的刻度值,作出标记,如图乙所示。
螺母个数n/个 0 1 2 3 4 5 6 7 8 标记位L/mm 0 2.0 10.0 20.0 30.0 40.0 50.0 70 95
(2)同学们在橡皮筋下依次挂上个数不等的螺母,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根据表格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标记位置”与“螺母个数”的关系图像。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橡皮筋下所挂重物越重,橡皮筋的伸长越长。
②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每增加1个螺母时,刻度尺读数的变化量总体上是不同的,但中间有部分读数的变化量是相同的。若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46.0mm处,推测橡皮筋下所挂的物体重为 N;若用同一橡皮筋挂另一重物,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8.0mm处,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此物体的重。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用此橡皮筋重新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测力计,橡皮筋上端和刻度尺的位置保持不变。若使测力计的量程最大,零刻度线应标在刻度尺的 mm刻度处,此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 。组卷:132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