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发布:2024/12/2 16:3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8 -
2.下列有关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9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组卷:808引用:280难度:0.9 -
4.某学生按“左物右码”的规则用托盘天平称取25.2g药品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此时应( )
组卷:98引用:4难度:0.8 -
5.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下列有关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5 -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组卷:20引用:4难度:0.8 -
7.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以表彰他们在发展不对称有机催化中的贡献。下列对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0引用:5难度:0.6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5分。
-
20.“化学观念”是一种化学学科素养。
(1)观察如图1实验,回答: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
(2)“天宫二号”使用的冷原子钟精度居于世界最高,三千万年误差小于1秒,制作该冷原子钟应用了铷原子。图2为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图3为铷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铷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③原子在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相应的离子时,不会发生改变的有
A.质子数
B.中子数
C.微粒的化学性质
D.微粒的电性
(3)2021年4月日本宣布向海洋倾倒被福岛H-3核污染的废水,此举将长期严重污染太平洋,威胁生命安全,遭到许多国家的反对,H-3是一种核内含有2个中子的具有放射性的氢原子。如图4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H-3、H-2与H-1(即普通氢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B.H-3与普通氢原子相比,原子核外都有1个电子,但含有不同的中子数
C.H-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组卷:226引用:3难度:0.5 -
21.根据化学教材中“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到月饼等食品包装中的除氧剂是一种黑色粉末状的固体,失效后带有红褐色,同学们通过咨询老师得知红褐色粉末是氧化铁,于是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与二氧化锰比较,哪个更好?【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0.5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A①
B②Ⅱ.试管A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反复多次,观察现象 均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进行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质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0.5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0.5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③ D中产生气泡速率比C快
(1)A试管中产生气体的化学符号是
(2)实验Ⅰ、Ⅱ证明:氧化铁的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评价】
实验步骤Ⅳ的目的是
【实验拓展】
兴趣小组继续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取2g氯酸钾固体10份,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分别测量生成250mL氧气所消耗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MnO2与KClO3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3:2 2:1 生成250mL氧气时间/秒 31 20 11 14 19 23 27 38 43 60
(2)分析上表数据,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原因是
a.二氧化锰不起催化作用
b.催化剂与氯酸钾接触面积太小
c.反应物含量太低,温度不易达到反应温度
(3)收集氧气的方法有两种,为了准确判断生成2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应该用
(4)通过分析得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组卷:3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