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楚初中名校联盟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1 14:0:2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人们习惯于将文学作品称作精神的花朵。而对于红色经典来说,这个譬(A)喻分明具有一种更为独特的意味。红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也是革命的象征。这些精神之花,被血泪和汗水jiāo(B)灌,便获得了更为鲜艳的色泽,更加长久的生命力。它们zhàn(C)放在时间的广阔田野中,随风摇曳(D),芬芳四溢。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将词语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 ,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 ,需要 的流程。
——《精神的三间小屋》组卷:11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9 -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清晨,我闻着花香,沿着康庄路去上班。 。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闪闪摇摇地飞过,将我的思绪拉向时光深处。
①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循着香味;我的目光被一朵红色的月季花所吸引。
②人行道上的两行槐树,像两条绿色的飘带,在春风中起伏。
③它热烈、优雅,美丽而不做作,大方而不轻浮,片片丝绸般细腻的花瓣在阳光下透明发亮。
④绿化带里的一树树月季;排成整齐的方队,站在一棵棵冬青树之间,用灿烂的笑脸叫醒古城。组卷:4引用:1难度:0.5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
11.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当下语文生活中的谐音双关问题
孙玉文 ①谐音双关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利用字音相同、相近而字义不同的条件形成双关,构成双重语义。音同、音近而义异的字叫谐音字,如“万‘柿’如意”“柿”是谐音字,意思为“事”。谐音双关能让词句的表达生动有趣,让人们产生语音联想和与此相关的语义联想,激发跳跃性思维。
②谐音双关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汉魏唐宋诗歌中有大量例子。尤其是近体诗,利用谐音双关,形成借对,维持对仗。如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借音为“羊”,与“鸡”对仗。谐音双关在唐宋以来的通俗文学中也较多见,如谜语、歇后语等都可能利用谐音双关。
③当前,网络空间里网民常利用谐音双关,形成一些“谐音梗”,有些“梗”进而融入人们的口语。在现实社会里,谐音双关的形式和内容也比较多样,常见于宣传活动、民俗节庆文化等语境中,受众面广。在民俗节庆文化中,常用表示具体形象的谐音字,如“吉庆有鱼(余)”“牛(扭)转乾坤”“大展宏兔(图)”等。
④谐音双关的使用客观存在且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普遍。从语言文字规范的角度来看,明显违反公序良俗、背弃道德法则的谐音字要杜绝,如有的餐厅取名“饭醉团伙”“天天要饭”等;政府部门在正式场合要慎用谐音字,如某县因其名字带“宁”便将其惠企政策宣传为“面对面,宁距离”,让人以为写了错别字;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谐音字会给尚未具备独立辨别能力的孩子带来学习困扰,影响孩子的规范书写……为了使谐音双关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语言学习,丰富语言表达,需要加以规范和引导,让人们掌握谐音双关的特点和规律,使信息传递有效、语义生动有趣、语言格调高雅。
⑤从谐音双关本身来看,首先,使用谐音双关要注意语境。对谐音双关的理解高度依赖语境,上下文的限定说明也很重要。有时,谐音双关用在文章标题中,不易看懂,但如果读下去就会理解其传达的言外之意。其次,就谐音双关的效果看,所使用的谐音双关要新鲜有趣,要注意避免低俗、庸俗的趣味。第三,就谐音双关的构造来看,一方面,谐音双关所依附的字词原型要比较常见,这样受众容易理解;另一方面,改用的谐音字要新奇,构成一定张力,这样受众会对谐音字带来的双关效果比较关注。第四,谐音双关要重视谐音字的选用。在需要使用谐音双关的词语中,谐音字最好只有一个,假如太多会增加理解的难度;谐音字的用字,是用字面义,还是字里义,最好都要有历史来源;要注意吸收诗词和通俗文学传统中谐音字使用的经验。
⑥从谐音双关应用来看,我们认为,使用谐音字来构成谐音双关,还应遵循以下规范原则:一是要坚持分类施治、场景适宜。在教育教学、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及其他正式场合,要慎用谐音字。二是表达的内容必须蓬勃向上,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公序良俗,传播正能量。三是要尊重汉语发展规律、谐音字的基本属性和语言文字使用规范,体现语言文字之美。
⑦对谐音双关的规范可以从面向公众的书面语开始。在书面语中,确实需要使用谐音字时,为突出谐音字表示双关义的明晰性,可采取括注或加引号、变换字体等方式来处理。这样谐音双关的字面意思和字里意思才明白好懂。例如:咳(刻)不容缓、“咳”不容缓。在报刊或网络中,已经有不少类似的处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需要正确地加以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成为社会共识后,进而形成一种健康规范的表达方式。
(1)结合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以“贫”为聚焦点,利用谐音宣传了扶贫方略。
B.《红楼梦》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里埋的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C.江苏政务服务平台改名为“苏服办”,谐音命名让人耳目一新,让人感觉有暖心温度。可见这个谐音命名比较恰当。
D.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柳”谐音“留”,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2)对于当下语文生活中的谐音双关问题,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3)小宇与小文讨论第⑤⑥段的顺序,小宇认为两段可以交换顺序,小文认为两段不能交换顺序,两人争执不下。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并说明理由。组卷:7引用:1难度:0.5
五、写作(50分)
-
12.人们境遇不同,心情各异;即便心情相似,个人的表达亦有不同。也许你会将心情放进微信表情包直白呈现,也许你会把心情寄予在古诗中含蓄表达(如下表)……无论怎样,请记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心情 表情包 古诗 大笑 借用李白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哭 借用杜甫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再见 借用王勃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愤怒 借用岳飞诗“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得意 借用孟郊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以“我与表情包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以“我的诗意生活”为题,写一篇散文。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你的真实姓名和校名。组卷:5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