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二十二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12/17 0:0:2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拾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作《师说》以贻之 B.聚族而谋之曰 族庖月更刀 C.裂地而封之 籍吏民,封府库 D.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A.剖之以为瓢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吴王使之将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本文中惠子与庄子就“有用”“无用”展开论证,表现了庄子善于从世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
B.文章写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这从侧面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C.本文中庄子借如何处置“五石之瓠”,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
D.作者以哲学观点代替寓言故事,在逻辑推理中巧妙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领悟其中的哲理。
(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组卷:5引用:3难度:0.6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2)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B.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夫子之谓也 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D.非恶其声而然也 彼恶知之 A.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天下可运于掌 B.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而不足以举一羽 C.若火之始然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D.苟能充之 牛何之 A.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 B.知皆扩而充之矣 (如果)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 C.于我心有戚戚焉 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 D.挟太山以超北海 一个人背着泰山超过渤海
A.在文段(1)中孟子高度重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种心。
B.文段(2)中孟子亲眼看到梁惠王可怜牛,判断他可以实行王道。
C.两个文段中均采用的排比手法,凸显了孟子的雄辩语言艺术智慧。
D.两个文段中孟子都运用了喻证法阐述自身观点,让他人容易理解。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6)两则文段中都提到了“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天下可运于掌”,结合两则文段,归纳总结孟子治天下运于掌的前提条件及具体表现。组卷:2引用:2难度:0.6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
6.今人对“好学”的一般理解是“喜欢学习,专心追求学问”,而《论语》中有关“好学”的一些言论与今人的理解并不相同。请根据对《论语》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好学”的理解。要求:可任选一条,也可针对下面多条来谈。对所选内容的理解准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80字左右。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②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矩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③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才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④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组卷:10引用:5难度:0.6 -
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子》文章辞意洗练,充满人生智慧,比如“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句。所谓“自胜者强”,是指真正的强者,不在于赢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执着于与他人的竞争,却不愿好好面对自己,战胜自己的弱点。
对于老子这句富含哲理的话,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组卷:38引用:9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