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 藏戏》2022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的意思是(  )

    组卷:202引用:3难度:0.7
  • 2.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

    组卷:199引用:1难度:0.7
  • 3.假如你正埋头看一本有关不同地方风俗民情的书,你的同桌叫你把书借给他看看,你最得体的回答应是(  )

    组卷:408引用:1难度:0.5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496引用:3难度:0.7

四、现代文阅读

  • 11.课外阅读。
    花灯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是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的是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连一连。
    七月                中秋节                  吃月饼
    八月                灯节                     登高,吃花糕
    九月                七夕                     放莲花灯
    正月                重阳节                 观灯
    (2)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说端午节是“雅”的节日?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
     

    ②八月节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来说最为伤感。
     

    ③春节是中国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
     

    ④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所有花灯中最好玩的是“气死风”。 
     

    组卷:70引用:1难度:0.4
  • 12.课外阅读。
    故乡的黄梅戏      我的故乡在桐城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紧挨着严凤英的家乡,算得上是黄梅戏的源头。
          夏夜纳凉之际,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带着小凳子、小凉床,来到村郊菱荷夹杂的塘边,自觉不自觉地便哼唱起了黄梅戏,有独唱,有合唱,还有对唱,纳凉听唱的人,便将手中的芭蕉扇在腿上背上拍打蚊虫的同时,拍打出黄梅戏的节拍和鼓点,以作附和。
          秋冬的夜晚,虽然人们很少聚集到塘边,但黄梅戏的声浪仍在夜空中流淌。如果你从村庄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你一定会不时地停下脚步来,去寻找萦绕飘渺在你身边的戏曲声。
          春节前夕,最是故乡黄梅戏的高潮。生产大队必定要挑选出二三十名戏技出众的农人,经过十几天的排练,一台演唱数小时的大小节目就非常完美了。新年伊始,则是各生产小队轮流搭起露天高台,请大队的“戏班子”来表演节目。虽然隆冬的夜晚,寒风使劲地吹,甚至天上飘下零星雪花,也赶不走那黑压压的不知从哪里赶来看戏的人群。
          往事悠悠,如今我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哼起黄梅戏,就不再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好像家乡就在自己的身旁,于是顿然充满自信和力量。
          黄梅戏,故乡的情感在流淌!
    (1)第二自然段中的“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
     

    (2)作者回忆了有关“故乡的黄梅戏”的哪些情景?
     

    (3)文中画“____”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        ”的句子的?
     

    组卷:71引用:1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