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粤教版选修9《传记选读》2017年单元测试卷(三)

发布:2024/12/5 20: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回顾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水彩画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艺术家面临着新的、更多的选择。中国水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新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水彩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语言内涵,它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画种有所不同。流动的水和透明的色相互交融,使水彩画产生种种微妙的效果。这种水色交融的绘画过程使水彩画充满无限生机。虽然水彩画是外来画种,但是中国作为“水”的民族,对水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对水彩画中国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
          现代中国水彩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绘画是现代社会生活、现代人思想情感的反映,它强调主观作用,侧重去表现生活而不是机械地去模仿生活,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发挥画家的创造性。现代形态的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除了追求水彩艺术的多样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寻源”。水彩画的“寻源”并不是简单去研究水彩世界的源头,而是寻找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之源。现在的很多中国水彩画家,盲目地把所谓的“现代思想”嫁接到水彩创作中,宣称要开创中国水彩的新时代等等,其实细想一下,这些中国水彩的所谓创新发展其实经不起文化的推敲,不过是自我满足的一种表现罢了。
          中国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就不可能产生出中国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家学说组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释、道混合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浸透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领域。要真正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它并不是在水彩画中简单地添加水墨画的笔触、线条或在水彩画中表现了民族的风情风貌就是“民族化”了,而应当是内在的结合和很自然的渗透。
          中国的绘画艺术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有历史形成的占支配地位的理想文化传统。“写意”形态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点,必然有其深厚的哲学思想基础和丰富的理论依据。它在绘画领域中指的是为了表达画家胸中的意象、情感和理想而不被客观物象的具体形体束缚,自由自在地尽情挥洒笔墨。水彩画的“写意”形态应该是画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激动人心的邂逅,是创作主体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在诉说画家的心灵。它目的在于追求具体物象之外的某种情趣、意趣,不以再现具体物象为己任。水彩画的“写意”形态提倡任意的自发行为,以非描述性的方式,或是流淌的,或是挥洒的,或是徜徉的,以此来充分表达画家内心的感受。中国水彩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一方面表现技法上汲取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的因素,同时又在画面意境的营造上受到传统绘画“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影响。
    (选自2016年5月《文化月刊》,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艺术家会有更多的选择,具体到水彩画,创新在所难免。
    B.由于水彩画是水与色相互交融,非常独特,所以它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
    C.虽然水彩画是外来画种,但是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中国对它有研究,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基础。
    D.现代绘画注重画家的个性和创造性,作为现代绘画的一种,现代水彩画必定是具有现代感的多样化的水彩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下中国,水彩艺术的多样性需要追求,但更需要寻源,寻源就是寻找水彩世界的源头和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源头。
    B.现在盲目把所谓的“现代思想”嫁接到水彩创作中的很多中国水彩画家,宣称开创中国水彩的新时代,这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满足罢了。
    C.中国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D.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的形成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彩画和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结合、自然渗透,才能够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彩画,不是简单地表现民族风情风貌。
    B.写意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点,其本质是让画家的意象、情感和理想不受束缚,自由自在地尽情挥洒笔墨。
    C.水彩画的“写意”形态不必以再现具体物象为己任,它着重在于追求具体物象之外的某种情趣、意趣。
    D.中国水彩既汲取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的因素,又受中国传统绘画“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它呈现出写意和写实矛盾的状态。

    组卷:2引用:1难度:0.9
  • 2.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C.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组卷:447引用:34难度:0.9
  • 3.(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的父亲薛暮桥
    薛小和
          父亲被称作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但他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他的经济学知识一方面是从书本上自学来的,另一方面是20世纪30年代追随陈翰笙先生做农村调查时从实际中摸索出来的。
          父亲对中国经济问题的了解,完全来自实际工作和不断调查。父亲是一个以思考为生活方式的人,工作时思考,写文章时思考,理发、散步时也在思考,就是在被批判、住牛棚时也不放弃思考。但由于历史的限制,他顽强的思考并未为他创造出一个思想体系,当他知道在他的有生之年不能实现这个创造以后,他就自我批判,就寻求,就吸收。他不怕否定自己,当时代证明他的看法与现实相悖时他就一次又一次重新起步,重新思考。
    我曾经问过父亲,你认为你的身份究竟是共产党员还是学者。他说:“我很想做个学者,但我首先是个共产党员。”这种定位使他70多年来,始终把党和人民、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但是,在信念坚定的同时,这种定位也给他造成很多矛盾,特别是当他的理论观点与党的正式文件不协调的时候。
          1982年5-9月间,国务院组织了一次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型理论讨论会,讨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父亲是主张社会主义经济应当是商品经济的,而当时的中央精神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父亲知道应当与中央保持一致,所以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凡是公开发表的文章都遵守了中央当时的提法,自己的一些不同意见只是在允许的范围内以补充解释的形式提出。即便如此,他还是因为强调市场调节在小范围内受到批评。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受命组织这个讨论会感到非常为难。为难归为难,对于父亲这样的老共产党员来说他只有一种选择:在5月4日的动员报告中,父亲为自己的主张做了自我批评,表示“这个说法有毛病”,但他同时向大家提出一系列需要讨论的问题,希望大家敞开讨论。
          这种矛盾绝不止一次,应该还有更痛苦的。在“文化大革命”后的1978年初,当时“四人帮”虽已打倒,但党在经济工作方面的指导思想并没有改变。父亲去参加五届人大,听罢当时国家计委领导在人大做的计划报告,父亲回到家中拍着椅子的扶手失声痛哭起来。他说,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个报告还是陷在分钱分物的数字里,不讲政策,不图指导方针的改变。以父亲那样平和、内向、长于忍耐的性格,急到痛哭的地步真是急到了极致了。因为急,所以“文化大革命”后一恢复工作,他就到基层去调查,摸清国民经济的情况;因为急,十一届三中全会一闭幕,他就到处做报告、写文章,呼吁改革旧的经济体制。70年代末80年代初,虽然那时党内政治生活开始正常了,但父亲还是因为他的改革主张受到了几次批评。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尽可能地坚持了他的主张,很多时候是在忍耐和等待中坚持的。
          在纪律和个人观点的矛盾之间,父亲无论如何退守,都尽量坚守着一条底线,那就是实事求是。父亲是通过社会调查迈入经济学的大门的,所以,几十年来他已养成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考方式和研究作风。
    与许多习惯于从理论指导中得出结论的经济学家不一样,父亲更习惯于从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得出自己的观点。他不太注重概念,遣词用句也不大准确,他注重的是实际运行过程和结果,注重从实际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到处呼吁改革,几乎都是从20多年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讲起,他从20多年的曲曲折折中得出一定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结论,深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由于父亲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共产党员,所以他对社会经济现实总是保持介入的状态,始终致力于改革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的事业。有人很奇怪,父亲这样一个老计委,怎么能如此坚定地主张商品经济。其实并不奇怪,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当他为之献身的事业竟然走到与其初衷完全相反的道路上去,并且由他和整个国家一起吞下自己参与种下的苦果,给他造成的刺激会更深,促使他反省的动力会更大,推动他改革的愿望会更迫切,他对改革目标的认识也容易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父亲像所有他们同时代的共产党人一样,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由于他们个人经历、观念、性格上的局限性,也犯过不少的错误。父亲说过:“任何一个经济学家不可能完全超越时代的限制,我也不能例外。现在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在各个时期写的文章中的观点,有一些就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不正确的观点,有些是当时屈从于政治压力,不能畅所欲言造成的,有些是受教条主义和极‘左’思想的影响造成的。”他对自己都有非常清醒、冷静的认识。
    (选自《经济观察报》,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薛暮桥之所以成为经济学界的泰斗,一方面是因为他有着很强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注重实际工作和不断调查。
    B.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薛暮桥的经济研究不太注重概念和遣词用句,也没创造出自己的思想体系。
    C.受限于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薛暮桥在1982年国务院组织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上完全放弃和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D.薛暮桥注重从实际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习惯于从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得出自己的观点,这比那些习惯于从理论指导中得出结论的经济学家要高明得多。
    E.薛暮桥身为老计委却坚定地主张商品经济,是因为他深刻地反省和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弊端,改革意愿更加迫切,对改革目标的认识比常人更高。
    (2)“我很想做个学者,但我首先是个共产党员。”从材料看,哪些事情体现了薛暮桥对自己这个定位的坚持?
    (3)作为一个学者,你认为薛暮桥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材料分析探究。

    组卷:3引用:1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4.(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学于任安,精究安术。刘璋时辟为从事。先主定益州,领牧,以琼为议曹从事。后主践阼,拜谏议大夫,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蒋琬、费祎等皆器重之。
          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后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琼答曰:“欲明此术甚难,须当身视,识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剧,然后知之,复忧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复视也。”周因问曰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又问周曰:“宁复有所怪邪?”周曰:“未达也。”琼又曰:“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
          琼年八十馀,延熙十三年卒。著《韩诗章句》十馀万言,不教诸子,内学无传业者。周缘琼言,乃触类而长之曰:“《春秋传》著晋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偶曰仇,今君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其后果如服言。
          及汉灵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为帝,后皆免为诸侯,与师服言相似也。先主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意者甚於穆侯、灵帝之名子。”
          后宦人黄皓弄权於内,景耀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为验。周曰:“此虽己所推寻,然有所因,由杜君之辞而广之耳,殊无神思独至之异也。”
    (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十二》,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因问曰/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
    B.周因问曰/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
    C.周因问曰/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
    D.周因问曰/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为刺史属吏之称,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后从事改为参军。
    B.“迁”一般指升官,而“左迁”为降官,因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讳”指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也为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
    D.“宦人”指宦官和太监,是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也指做官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琼师从任安,对任安的技艺很有研究,他先在刘璋手下做官,后来跟从刘备父子,虽然不爱交际,但蒋琬、费祎等人都很器重他。
    B.对于天象,杜琼认为掌握这种技艺很难,不能只听信别人,要亲自观察,注意天象的形态景色,非常辛苦,就是知道了也不能说出来。
    C.杜琼精通谶纬学问,但他没有把自己的这种学问传授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学问渊博的谯周,后来谯周触类旁通,扩大了他的学说。
    D.谯周根据晋穆侯和汉灵帝给儿子取名所预示的结果,再结合刘备和刘禅名字的意思,认为刘备给儿子起的名字比前面两人的更加不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
    译文:
     

    ②此虽己所推寻,然有所因,由杜君之辞而广之耳,殊无神思独至之异也。
    译文:
     

    组卷:4引用:1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要法律保障了人民的权益,人们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就能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是直接从中国民众思想最深处切入,是对中国传统法治思想进行精准号脉之后开出的药方。让法治成为信仰,这是从最根本上推行法治的途径。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社会主义法治化的实现,必定是一个人间大同的新气象。
    ①法律保障了人民的权益,人们未必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组卷:17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先生,在他70多年的作画生涯中,勤奋坚持,终致技艺炉火纯青。据说他27岁后,仅只10余日间断作画。即使偶有一日不作画,第二天也要补上。85岁那年,他有一天竟画了四张条幅。画完后他还在纸上提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4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