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省高一(上)化学寒假作业(六)
发布:2024/12/9 4:30:2
一、选择题(共40分)
-
1.下列对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76引用:12难度:0.5 -
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88引用:20难度:0.9 -
3.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
组卷:55引用:23难度:0.9 -
4.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 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下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组卷:44引用:10难度:0.7 -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20引用:5难度:0.7 -
6.把Ba(OH)2溶液滴入到明矾[KAl(SO4)2•12H2O]溶液中,使SO42-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组卷:287引用:42难度:0.9 -
7.用0.2mol/L Na2SO3溶液32mL,还原含2×10-3mol X2O72-的溶液,过量的Na2SO3用0.1mol/L KMnO4酸性溶液氧化(其中KMnO4被还原成Mn2+),共消耗KMnO4溶液1.6mL,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组卷:23引用:7难度:0.7 -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组卷:5引用:10难度:0.9
三、实验题(共28分)
-
24.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
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打气球.
(1)实验时,为在E烧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除去其中的空气.其中第一步实验操作为: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实验过程中,发现在未鼓入空气的情况下,E中就产生红棕色.有人认为是由装置E部分设计不当造成的.你认为装置应改进的地方是
(4)装置D的作用是组卷:9引用:3难度:0.3
四、计算题(10分)
-
25.实验室里常用氯化铵和足量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
(1)若需要500mL(标准状况)氨气,至少需称取氯化铵的质量是多少?(用托盘天平称量)
(2)若将5000mL(标准状况)氨气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则氨水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不考虑NH3与水的反应)组卷:4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