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等级性)
发布:2024/10/31 15:30:2
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67引用:13难度:0.7 -
2.如图是马铃薯细胞局部的电镜照片,1~4均为细胞核的结构,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
组卷:542引用:1难度:0.7 -
3.将某种植物置于高温环境(HT)下生长一定时间后,测定HT植株和生长在正常温度(CT)下的植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组卷:640引用:34难度:0.5 -
4.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关于酵母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88引用:13难度:0.7 -
5.如图为二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关于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44引用:14难度:0.7 -
6.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
对该家系分析正确的是( )组卷:469引用:8难度:0.7 -
7.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2n=1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2n=42)中。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10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组卷:191引用:21难度:0.7
二、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
20.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研究种子发育的机理对培育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作用。
(1)玉米果穗上的每一个籽粒都是受精后发育而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甲品系玉米,其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严重干瘪且无发芽能力的籽粒,这种异常籽粒约占。籽粒正常和干瘪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14干瘪籽粒,这些植株所占比例约为14
(2)为阐明籽粒干瘪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者克隆出候选基因A/a。将A基因导入到甲品系中,获得了转入单个A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假定转入的A基因已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请从下表中选择一种实验方案及对应的预期结果以证实“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 Ⅰ.转基因玉米×野生型玉米
Ⅱ.转基因玉米×甲品系
Ⅲ.转基因玉米自交
Ⅳ.野生型玉米×甲品系①正常籽粒:干瘪籽粒≈1:1
②正常籽粒:干瘪籽粒≈3:1
③正常籽粒:干瘪籽粒≈7:1
④正常籽粒:干瘪籽粒≈15:1
(4)为确定A基因在玉米染色体上的位置,借助位置已知的M/m基因进行分析。用基因型为mm且籽粒正常的纯合子P与基因型为MM的甲品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用M、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F1植株果穗上干瘪籽粒(F2)胚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有1、2、3三种类型,如图2所示。
统计干瘪籽粒(F2)的数量,发现类型1最多、类型2较少、类型3极少。请解释类型3数量极少的原因。组卷:399引用:5难度:0.5 -
21.近年来发现海藻糖-6-磷酸(T6P)是一种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者以豌豆为材料研究了T6P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1)豌豆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在
(2)细胞内T6P的合成与转化途径如下:
底物T6PS酶海藻糖P酶
将P酶基因与启动子U(启动与之连接的基因仅在种子中表达)连接,获得U-P基因,导入野生型豌豆中获得U-P纯合转基因植株,预期U-P植株种子中T6P含量比野生型植株
(3)本实验使用的启动子U可以排除由于目的基因
(4)在进一步探讨T6P对种子发育的调控机制时,发现U-P植株种子中一种生长素合成酶基因R的转录降低,U-S植株种子中R基因转录升高。已知R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r的种子皱缩,淀粉含量下降。据此提出假说:T6P通过促进R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中淀粉的积累。请从①~⑤选择合适的基因与豌豆植株,进行转基因实验,为上述假说提供两个新的证据。写出相应组合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U-R基因
②U-S基因
③野生型植株
④U-P植株
⑤突变体r植株组卷:209引用:3难度:0.6